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以其独特的环境条件和资源优势,成为我国棉花的主产区。近些年来为了减少劳动成本,挖掘棉花增产增收的潜能,机采棉技术在新疆特别是兵团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加速南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植棉效益的有效措施。化学脱叶是在收获前促使棉株的绝大部分叶片尽快脱落的一种技术,以提高机械采收的作业效率并降低籽棉的含杂率,而且脱叶剂的直接作用以及脱叶后田间通风透光状况的改善,促进了棉铃的开裂,而化学催熟即是应用催熟剂解决棉花的后期晚熟问题,尤其在气候异常多变的收获季节实行棉花化学脱叶,催熟保障机械采棉的顺利实现,对像新疆这类大棉区节约成本和增加效益,提高我国原棉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尤为重要。本试验通过设置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棉花脱叶剂品种、脱叶剂剂量、施药时间以及脱叶剂喷施对机采棉花生长发育、产量、棉纤维品质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构建适宜南疆棉花机械采收关键农艺技术,为南疆大面积推广机采棉集约化生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共分两年完成,在新疆南疆阿拉尔垦区农一师阿拉尔市十二团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2019年主要筛选最佳施药时间以及最佳施药浓度,设置三个施药时间,选用脱吐隆以及催脱通两种脱叶剂,研究分析不同喷施时间对棉花脱叶效果的影响。设置三个浓度脱吐隆以及催脱通两种脱叶剂,研究分析不同浓度脱叶剂对棉花脱叶效果的影响。2019年和2020年选择南疆棉田常用的四种脱叶剂脱吐隆、催脱通、瑞脱龙和瑞花,进行不同脱叶剂的筛选试验。供试品种为新陆中88号,分析不同脱叶剂对棉花脱叶率、吐絮率、单株结铃数、单铃重、保护性酶、不同部位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纤维整齐度以及单产、经济效益等指标,记录各处理实际收获棉花产量、示范棉田的基本情况以及整个试验过程天气情况。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不同喷施时间对棉花脱叶效果的影响不同时间喷施脱叶剂结果表明在田间自然吐絮率达到50%时施药,脱叶速率提升快,脱叶率较高,在吐絮率40%-50%时喷施脱叶剂,对棉花产量品质均有明显的提升,吐絮率50%,棉花产量提高最大,吐絮率60%时喷施药剂,对棉花产量、品质无明显的影响,越早喷施脱叶剂棉花吐絮越好,综合来看,田间自然吐絮率达到50%时施药,效果最好。2.不同脱叶剂浓度对棉花脱叶效果的影响不同浓度处理对棉花脱叶效果影响不同。低浓度处理达不到显著的脱叶效果,高浓度处理焦叶挂枝率提高,增加了棉花含杂率,中浓度处理棉花的脱叶效果最好,脱吐隆每公顷用量为225 m L+助剂900 m L+1 050 m L(乙烯利)对棉花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催脱通每公顷用量为750 m L+助剂750 m L对棉花产量品质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不同脱叶剂品种对棉花脱叶效果的影响4种脱叶剂均具有很好的脱叶效果和吐絮效果,其中催脱通和脱吐隆脱叶率及吐絮率较好,脱吐隆药效最显著,脱叶率及吐絮率最高,催脱通对棉花品质最稳定,脱吐隆、催脱通、瑞脱龙不同程度提高了棉花单产。脱吐隆、催脱通经济效益最好。催脱通和脱吐隆脱叶率两年内相对稳定,2019年脱叶过程中温度相对较高,四种脱叶剂在施药后25 d脱叶率全部≥90%,2020年温度较低,施药后30 d催脱通和脱吐隆处理脱叶率分别是93.08%和97.5%,瑞花和瑞脱龙处理分别是85.8%和80.25%,两年内四种脱叶剂处理后10-30 d均与清水对照有显著性差(P<0.05)。脱叶剂处理后2-6 d,棉花叶片中MDA(丙二醛)含量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药后第6 d上升趋势最明显,四种脱叶剂处理棉花叶片中MDA含量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四种脱叶剂对棉花单铃重、衣分影响不明显。催脱通处理对棉花纤维长度有明显的提升,其他三种脱叶剂处理后棉花纤维长度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四种脱叶剂处理棉花的纤维断裂比强度、纤维整齐度以及马克隆值影响不明显。两年大田试验表明催脱通和脱吐隆适宜在南疆阿拉尔垦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