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溯至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为广大受众打开了一扇由光影交织、声画交错的新窗,延展至今中国已然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据统计,2015年中国的电影总票房已达到440.69亿人民币。电影,正在以每年增长49%的速度飞一般喷发着。当前,在电视、网络以及手机媒体发展风起云涌之际,电影依然凭借着她的独特艺术魅力尽显风尚,成为人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电影的发展迅速且前沿。电影制作的难度、高度、精度以及创新度也日新月异、模式风格日臻化境。立足世界电影市场,东方电影产业别具风格,其中尤以中国和韩国为代表的电影制作模式,均处于亚洲电影市场前列。韩国电影风格细腻、表达婉转、拍摄风格追求画面与文化的极致表达;而中国电影风格多样、表达多元、拍摄风格往往根据不同导演的艺术指向而带有明显的导演个体性。韩国电影立足韩国传统文化、中国电影根植于中国中庸文化属性,二者之间无论在表演特性、文化趋同、叙事风格、拍摄手法上都有可通约之处,更因为地域上二国毗邻,因此有了电影制作模式互借与合作的可行性研究价值。在全球化浪潮中,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需要有效借鉴别国的优秀成果。对于中韩两国来说,从亚洲甚至全球的视角出发来考量中国电影业和韩国电影业的发展,能够寻求一条,中韩电影有效的合作模式、合作方法、合作途径,互借优势、互利资源、互享平台、互通文化之路,是必要的,甚至是当期必行的。中国的电影业发展到今时今刻,已经处在了一个改革深入大背景下的深水区,电影票房不断增长的背后,是经典文学小说陈汤老药的再次翻炒、是爱情友情青春梦想的老话题不断复制重叠、是诡异狗血和畸形搞笑无厘头拼织的段落叠加、是奢侈崇拜欲望至上放纵人生的奇葩论断……电影所有的不安成分都被票房激增的繁荣给掩埋了。而与此同时,韩国电影正经历着配额制缩减、产业泡沫化等问题,如何合理互助,避免井喷之后的衰败,规避各自的市场风险,互借与合作势在必行。本文将以比较分析为主脉,串联中韩两国电影的起源,发展,特点,制作模式,产业运行,并采用比较研究、历史研究、文本分析、影视分析等多重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中韩两国电影制作模式上的优势和不足,立足这一视角,本文将分为四个大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概述性表述中韩两国电影互相借鉴与合作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以及之前合作产生的问题,同时立足当下的现实与理论意义;第二部分:追溯中韩两国电影成长轨迹,分析中韩电影互相借鉴与合作的背景;第三部分:应用比较分析方法,针对中韩电影文化、中韩两国电影制作模式两方面深入解读,通过比较试图阐释中韩两国电影制作模式的各自优劣势,以及文化上的异同,以此作为两国电影互相借鉴与合作的前提。第四部分:立足当代,审视两国电影互相借鉴的可行性,走向合作的必然性。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在于:虽然可知关于本题材相关文献中,论述或论证中韩电影合作不乏学者,但均从微观的角度出发,缺乏宏观研究这一合作意义,随着当前“一带一路”理念的不断成熟,《中韩电影合拍协议》的签署,在宏观政策的带动下,中韩两国电影将进入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因此本文尤为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