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工湿地系统内部合理的设置导流板,可有效的增加水流在系统中的流动距离。针对本文所提出的一种新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模块化人工湿地,内部导流板设置无相关规范参考的问题,将示踪实验、数值模拟和小试研究相结合,系统的评价了导流板设置方式对单元湿地模块内部水流状态与除污性能的影响。此外,流动条件的改变直接会影响到湿地污水净化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所以,有必要对设置导流板的模块化人工湿地(波流型模块化人工湿地)系统运行参数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同时,围绕金钱菖蒲、水葫芦和大漂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及影响因素(根系泌氧、温度、p H)研究,探究其在人工湿地系统污染物净化过程中所做出的的贡献。并系统评价了波流型模块化人工湿地在长期运行下污染物去除效果。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在系统内部合理设置导流板,可以有效提高湿地模块的水力性能。沿水流方向分别在距湿地模块前段1/3处的下部和2/3处的上部设置高为280 mm和290 mm导流板后,模块内部的水力效率达到最优。(2)水力停留时间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系统对各个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当水力停留时间在一定范围内时,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污染物净化效果越好,当水力停留时间继续增加时,由于厌氧区域扩大导致污染物的去除率反而下降。(3)金钱菖蒲相较于大漂和水葫芦,更有利于氮和有机物的去除。挺水植物在水体中耐污能力强,发达的根系为聚磷菌提供栖息地,对磷有较好的吸收作用。p H、温度和植物根系氧扩散能力是影响湿地植物除污性能重要的因素。有机物和氮去除效果在p H为6.5~7.0时较好,TP在偏碱性环境去除效果较好。相较于大漂和水葫芦,金钱菖蒲根系氧扩散能力更强。(4)湿地植物根系氧释放量较小,难以满足净化污染物过程中(有机物降解、氨氮硝化等)对氧的需求。因此,单元湿地模块设置导流板,使得模块下部水流反复进入模块上部,从而提高潜流湿地溶解氧供给非常有必要。(5)波流型模块化人工湿地系统长期运行稳定后对COD、NH3-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83%、86.29%、77.37%和87.47%。出水满足GB18918—2016一级A排放标准。单元湿地模块安装简单便捷,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