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发酵产酸与戊酸型发酵液合成聚羟基烷酸酯的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VFA)是一种高效的污泥处置方式,利用含有VFA的污泥发酵液合成生物可降解塑料聚羟基烷酸酯(PHA)是近年来污泥资源化方向的研究热点。本文为了揭示温度对产酸的影响,比较了中温和高温条件下微生物对发酵温度的响应机制。同时为了解释污泥有机浓度和组成对酸化产物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有机负荷时产酸过程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的变化,并人工构建了多糖和蛋白相对含量不同的发酵体系。对于戊酸占优势的发酵液,本文首先利用模拟体系探究其驯化获得的PHA菌群的特点和合成性能,其次评估了实际戊酸型污泥发酵液用于全过程PHA合成的效率和可行性。研究表明,高温明显比中温更有利于VFA的积累和产酸期的延长。这是因为高温条件更有利于污泥的溶解,且使胞外水解酶的活性提高2倍以上,也使能够加快污泥水解和酸化的细菌相对丰度增加,如同型产乙酸菌。初始有机负荷越低越有利于污泥絮体的解离,越高对应的总细菌的丰度和密度越大但位于污泥外层的细菌越少。低有机负荷对蛋白的溶解和转化更有利,高负荷对糖更有利;与此对应,高有机负荷增加了α-葡糖苷酶的活性而降低了蛋白酶的活性。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使得低有机负荷(VSS 5~20g/L)和高有机负荷(VSS30~40g/L)对VFA产率、比例和组成等的影响不同。污泥中多糖相对比例越小、蛋白相对比例越大,越不利于颗粒态有机物水解,但有利于VFA合成;底物中蛋白相对比例的增加可适当提高胞外水解酶的分泌和活性。利用模拟戊酸型发酵液驯化的PHA菌群对奇数碳酸有偏好性,具有较高的3HV和3H2MV单体合成能力,且与乙酸型底物驯化的PHA菌群在PHA合成途径上明显不同。该菌群以混合正戊酸和异戊酸为底物时的PHA合成能力优于单一正戊酸或异戊酸,加入适量丙酸后可促进3HV和3H2MV合成。当利用实际的含有大量非VFA和氮磷的戊酸型污泥发酵液进行两阶段PHA合成时,在丰盛-饥饿模式下PHA浓度可达1.30g/L,合成率可达42.31%。饥饿期菌群优先利用储存的PHA而不是外部非VFA来满足代谢需求。当N/COD超过150mg/g、P/COD超过15mg/g时,PHA合成率受到明显抑制。全过程的总效率为1kg脱水污泥约产生5gPHA,COD转化率约为7.73%。
其他文献
车轮克服阻力而向前滚动,或是因为轮轴上有推力(或拉力)在作用(图1a),或是因为轮子上有力矩(转矩)在作用(图1b)。马车车轮属于前一类;汽车的驱动车轮属于后一类。普通汽车只
本文意在分析草间弥生的个人风格对设计领域的影响。使人们能够通过自身理解去借鉴草间弥生特殊的艺术语言进行设计创作,把自身设计作品与现代设计风格完美地结合起来,焕发出
猕猴桃果实是乙烯敏感性果实,常温下易变软腐烂。低温冷藏有利于延缓其后熟和衰老进程,延长贮藏保鲜期。然而猕猴桃果实对低温较敏感,容易发生代谢失调和细胞伤害。褪黑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