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生产的分散性、季节性、地域性以及产品的易腐性等特点决定其面临极高的自然风险;农产品市场近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以及不对称信息等因素的影响,使产量与价格呈蛛网式波动,市场风险难以有效控制;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范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但普遍存在的个体机会主义动机又会导致契约风险出现。随着“订单农业”模式的不断扩展和各类风险的叠加、放大,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防范制度需求越来越强烈。
相对而言,生猪业化经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性最高。在生猪产业化经营过程中,龙头企业为养殖户提供优质种猪,通过培训提高养殖技术,降低生猪养殖的疫病风险。但是面对完全竞争结构的生猪市场,“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并未能有效地遏制合作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尤其是四川省2005年的“人-猪链球菌”疫情及随后出现生猪“蓝耳病”疫情与生猪行情周期性波动的波谷重复时,生猪产业化经营的两方合作模式不堪一击,疫病风险、市场风险、契约风险问题更为突出。2006年资阳市生猪产业链各方和金融机构共同探索了“六方合作+保险”机制。该机制作为一种创新型的制度安排,极其有效地防范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契约风险,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参与各方收益的增加,并产生了较大的制度扩散效应。
目前学术界对农业产业化风险防范制度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其中一种风险提出相应的制度防范措施,对农业(生猪)产业化风险防范制度进行系统研究的很少,以案例为对象对整个农业产业化风险防范制度进行全面研究的则更少。研究迹象表明,运用交易成本理论、资产专用性等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农业产业化问题还处于兴起阶段。正是因为现有研究缺乏对制度经济学及其制度变迁理论研究范式的广泛应用,使得农业产业化(生猪)风险防范没有一个相应的理论分析框架和合适的研究范式,导致现有研究还处于浅层次,难以对现有的农业产业化风险防范制度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总结。
基于此,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博弈论、意识形态理论,并结合契约论、风险管理理论的相关知识,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六方合作机制的形成背景、运行机制、演变过程、制度绩效和参与各方的行为动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六方合作机制的特点进行了归纳,从而对相关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防范制度起到了较好的借鉴意义。因此,对六方合作机制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研究内容共分七章。
第1章导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相关概念界定,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提出本文的研究框架。
第2章六方合作机制的形成。本章着重讨论六方合作机制形成背景,包括六方合作的前提、诱因和助推力;分析了该机制的形成条件,如制度供给不足与逆向供给、风险防范的制度需求增加、制度创新的潜在收益大于创新成本等。“六方合作+保险”的生猪产业化经营风险防范机制一旦被创造出来,便具有公共产品特征,这就决定了政府在其中要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实现七方联动。
第3章六方合作机制的演变。本章首先对六方合作机制的创新与演变过程作了详细阐述,说明该制度与其它制度一样,当制度选择集合发生变化时,制度供需将失衡,需要不断地创新与变迁,以满足创新主体需求。然后,对六方合作机制的变迁轨迹、、路径依赖、动因及均衡的实现路径进行了重点分析。
第4章六方合作机制的运行机理。首先通过对风险分担的主体、前提、内容及比例和风险分担机制的顺利启动进行实证分析,并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博弈论、效用论对参与各方分担风险的动力作了理论上的解释。然后对诚信道德性质的信用管理和政府层面的约束机制进行分析,说明完善的政策体系与信用奖励是保障六方合作机制得以有效开展的实施机制。最后从风险保障金制度的设立、保险公司的理性参与以及较为完善的监督机制入手,分析了六方合作机制的保障体系。
第5章相关利益主体行为分析。本章重点分析了合作六方的风险偏好、风险态度的转变,以及公共选择理论视野中的政府理性与行动逻辑,表明共同风险防范意识形态是参与各方对风险的性质、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结果的一种认识,只有形成共同的风险防范意识形态,才有利于生猪产业化经营风险的防范和创新性制度安排的全面推广。
第6章六方合作机制的评价。六方合作机制在制度层面实现了生猪产业化经营的风险防范功能、规模经济效应、制度扩散效应和正的外部性,在经济层面表现为参与各方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和经济收益的增加,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低成本创业、社会信用体系健全、经济主体平等竞争观念形成等。但是六方合作机制也和其它制度一样随着运行环境的改变,制度缺陷也不可避免。
第7章结论与进一步研究方向。通过上述几章对六方合作机制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六方合作风险防范机制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其创新与演变需要合作六方的集体行动;同时,六方合作机制是政府诱导与民间需求相结合的、成本较高的激进式制度变迁。最后提出了本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本文的创新点有:
1、提供了研究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防范制度的新视角。本文将生猪产业化经营风险防范问题放在现代农业和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背景框架下,试图在这一视角下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费用理论、意识形态理论、博弈论等理论,揭示农业产业化风险防范制度变迁的内在规律,同时也拓展了原有理论的适用范围。
2、深入分析了创新性制度安排——“六方合作机制”的动态均衡特点。本文运用相关理论对六方合作机制的创新以及演变的供需主体、因为及均衡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六方合作机制创新后,并未陷入路径依赖困境,而是随着环境、供需主体风险防范意识形态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并在不同的阶段内实现短暂均衡。
3、提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防范制度是准公共产品的新观点。六方合作风险防范机制创新后,它不能排斥其它地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模仿与移植性活动,即六方合作机制具有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但边际成本不为零,又使共具有公共产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一些特征,因而它是一种准公共产品。
4、运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防范制度实践的新材料。本文以四川省资阳市于2006年创新的生猪产业化经营风险防范机制——“六方合作”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多个县市进行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积累了论文写作的第一手资料,真实地记录了参与各方风险偏好的动态性、风险防范成本分担的机会主义行为动机等,使研究结论更具科学性、现实性和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