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以及2014年辽宁省统计年鉴数据,对辽宁省人口城镇化水平和增速以及辽宁省内各市的人口城镇化水平、地区差异、提升路径进行分析,结合经济发展数据定量分析辽宁省人口城镇化进程的协调程度、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究辽宁省人口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方法:论文以人口学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统计数据,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宁省人口城镇化水平、提升速度、地区差异、提升路径进行定量描述,对辽宁省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因素通过SPSS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数据为依托对辽宁省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发展间的协调程度进行定性判断。结果:1.辽宁省人口城镇化进程和全国人口城镇化进程具有相似的波动趋势,建国后辽宁省人口城镇化水平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近年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人口城镇化提升速度相对放缓。2.根据人口普查数据计算,2010年辽宁省人口城镇化率为62.15%,但是辽宁省内各市人口城镇化率存在较大差异,最高为沈阳(77.07%),最低为朝阳(38.11%)。3.从2000年到2010年,辽宁省各市人口城镇化水平基本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相对高水平城市,包括沈阳、抚顺、本溪以及新增的大连、鞍山和盘锦。第二层次为相对中等水平城市,包括阜新、辽阳、营口和丹东。第三层次为相对低水平城市包括朝阳、葫芦岛、锦州和铁岭。4.辽宁省人口城镇化水平与代表经济发展因素的GDP、人均GDP、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城镇人员平均工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就业比重、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显著正相关,与第一产业比重指标显著负相关。5.辽宁省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发展因素中的人均GDP。6.辽宁省部分市实际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回归方程拟合的人口城镇化率,表明这些城市人口城镇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14个市中7个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7.2000—2010年期间,辽宁省人口城镇化发展路径主要依赖于人口向城市集中,表现为典型的“城市化”,而镇的人口比重提升缓慢。结论:本文通过统计数据对辽宁省人口城镇化进程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主要结论包括:1.辽宁省人口城镇化水平较高,但近年增速相对放缓,且省内人口城镇化进程明显存在区域差异。部分城市出现了人口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相对于经济增长速度人口城镇化提升速度滞后的现象。2.辽宁省各市间的人口城镇化差异主要受到地域分布、以及由地域分布导致资源配置差异的影响,沿海经济带、西部、东部地区人口城镇化水存在明显差异。3.经济发展因素是影响辽宁省人口城镇化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按照各市人口城镇化水平增长幅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程度可划分为四种类型。4.辽宁省各市人口城镇化路径存在城市集中型、镇集中型和均衡集中型三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