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属祖国医学的瘾疹范畴,因其具有皮肤反复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瘙痒性风团,皮疹发无定处,时起时消,退后不留痕迹等临床特征,故又有“鬼风疙瘩”、“风瘙痒疹”、风疙瘩、风疹块”之称。根据病程,可将本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慢性荨麻疹,是指皮损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者。本病的病因十分复杂,现代医学认为与药物、食物、感染、遗传等诸多因素有关。据调查显示,约有3/4的患者无法寻求到病因,其中尤以慢性荨麻疹患者居多。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发生主要与禀赋不耐、复感六淫邪气,或饮食不调、情志内伤等因素有关。关于荨麻疹的发病原因,历代医书多有记载,如《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曰:“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身体发痒。”;《诸病源候论·风病诸侯》云:“人皮肤虚,为风邪折,则起隐轸。”《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也有“此证俗名鬼风疙瘩,由汗出受风,或卧露受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初起皮肤作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瓣,堆累成片”。恩师认为,慢性荨麻疹发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表虚不固,而治疗的关键则为益气固表。表虚则腠理疏散,卫外不固,易感外邪,与体内邪气相搏,郁于肌腠发为瘾疹。玉屏风散是中医治疗表虚自汗的经典代表方剂,全方仅有黄芪、防风,白术三味药物组成,组方精炼,功效颇广。凡由于表虚卫外不固,体常自汗或虚人易感风邪者均可用于本方治疗。原方首见于宋代·张松的《究原方》,但该书已俟,后被录自于《医方类聚》卷一五〇。本文将通过追溯玉屏风散的源流、各药物组成特点及玉屏风散的现代临床应用,进而提出恩师以经方玉屏风散为基础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中常见三种证型的相关理论依据;并通过分析慢性荨麻疹的中医病因病机特点、各证型的典型临床表现及其选方用药、玉屏风散的现代药理研究以及临床疗效观察、典型病例的讨论,总结出恩师运用玉屏风散加减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用药特点及处方加减规律,以期能够为临床各医者起到些许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