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肢体远隔缺血适应(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RIC)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来探讨RIC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及可能的脑保护作用机制,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的改善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首次发病且发病时间在72小时内的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239例,NIHSS评分5~15分,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2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RIC治疗,共治疗14天。3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14天、30天、90天的NIHSS、BI评分。4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4天时血管内皮功能相关血清因子表达水平,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alpha,SDF-1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BI评分及血管内皮功能相关血清因子的变化情况,并分析经过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的影响。6统计方法: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时点重复测量数据组间均数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组间中位数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计算构成比或率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4天、30天、90天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前减低、BI评分均较前升高,且干预组的变化幅度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组间、时间和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VEGF、SDF-1α、sICAM-1、ET-1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4天时两组患者血清中VEGF、SDF-1α水平均较前升高,且干预组升高幅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CAM-1、ET-1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干预组降低幅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分析显示,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后,是否给予RIC治疗仍然对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具有影响作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经过治疗,VEGF和SDF-1α的升高、sICAM-1的降低程度也可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VEGF和sICAM-1升高、ET-1的降低程度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RIC可以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近期临床预后,无明显不良反应。2 RIC可以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的表达,上调VEGF、SDF-1α水平,下调sICAM-1、ET-1水平,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3 VEGF和SDF-1α升高、sICAM-1降低的变化程度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VEGF和sICAM-1升高、ET-1降低的变化程度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图3幅;表15个;参1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