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拔除下颌阻生智齿后于拔牙窝内植入自体牙颗粒并与自然愈合的拔牙窝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观察骨再生的效果及对第二磨牙的潜在影响。方法:选取2016.10-2017.9来院要求拔除下颌水平或近中阻生智齿且拍曲面断层片显示第二磨牙远中有骨缺损的患者42人共45颗智齿,随机分为2组。A组植入自体牙颗粒组为实验组,B组为空白对照组。A组18名患者共18颗智齿,B组24名患者共27颗智齿。A、B两组患者均由术者在术前对第二磨牙远中面的颊侧、中间及舌侧进行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的检查,取三点平均值,并拍曲面断层片测量患者第二磨牙远中骨高度(即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嵴顶至其牙合平面的高度)和骨密度。A组18例患者智齿拔除后,用自体牙颗粒制造机器将拔除的智齿做成自体牙颗粒后于拔牙窝内靠近第二磨牙远中根面植入,高度至第二磨牙远中釉牙骨质界处,上方完全覆盖明胶海绵并通过缝合拔牙创固定,牙纱压迫止血;B组27例患者智齿拔除后常规清理拔牙窝,将与A组大小一致的明胶海绵置入拔牙窝,血凝块充满拔牙窝,缝合创口,牙纱压迫止血。嘱患者7天拆线,记录A、B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肿胀及出血时间,判断是否有感染或干槽症的发生,并嘱患者于术后6个月来复诊,由术者检查第二磨牙远中颊侧、中间及舌侧的探诊深度和附着丧失,分别取三点平均值,并与术前进行比较分析;并且,拍曲面断层片检查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嵴顶至其牙合平面的距离,将其与术前检查的远中骨高度的差值作为再生骨量,将再生骨量进行对比,通过曲面断层片第二磨牙远中灰度的变化检测骨密度的变化。结果:1、A、B两组共42名患者均于术后7天拆线,拔牙创口正常愈合。42名患者均有2~3天轻度~中度疼痛及肿胀,口服消炎药或输液后好转,术后均无口腔内出血。其中A组患者中有2名术后第2天肿胀明显,血肿形成。B组患者中有6名术后肿胀明显伴疼痛。A组患者均无干槽症的发生,B组2名患者有干槽症发生。2、6个月后复诊检查可见:A组18颗智齿拔牙窝愈合良好,第二磨牙远中牙龈无明显退缩,冷刺激无不适,3例患者第二磨牙松动Ⅰ°,15例患者无明显松动。B组27颗智齿拔牙窝愈合良好,其中4例患者第二磨牙远中可见牙龈退缩,远中根面颊侧暴露1.5mm,冷刺激敏感;2例患者第二磨牙远中可见远中根面颊侧暴露2.5mm,冷刺激敏感。8例患者第二磨牙松动Ⅰ°,4例患者第二磨牙松动Ⅱ°,其余患者第二磨牙无明显松动。3、6个月复诊检查可见以第二磨牙远中牙槽嵴顶至其牙合平面的高度为骨高度,可得出,术后6个月,A组18例患者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为9.25±2.26,较术前牙槽骨高度15.70±2.60明显增高,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曲面断层片第二磨牙远中灰度的变化检测骨密度的变化,术后6个月,骨密度为155.45±15.33,较术前牙槽骨密度137.73±21.04明显增高,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探诊深度为3.00±0.52,较术前探诊深度6.34±0.84减少,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附着丧失为0.95±0.57,较术前附着丧失4.18±0.90明显减少,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7例患者第二磨牙远中无牙周袋,1例患者存在大于3mm的牙周袋。以第二磨牙远中牙槽嵴顶至其牙合平面的高度为骨高度,可得出,术后6个月,B组27颗智齿拔除后,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为11.24±2.26,较术前牙槽骨高度12.90±1.91增高,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曲面断层片第二磨牙远中灰度的变化检测骨密度的变化,术后6个月,骨密度为120.13±25.05,较术前牙槽骨密度117.47±22.78无明显增高,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探诊深度为5.00±0.97,较术前探诊深度5.74±1.01减少,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附着丧失为2.83±0.94,较术前附着丧失3.60±0.97减少,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例患者第二磨牙远中面探诊深度和附着丧失继续加深,骨高度及骨密度均较术前降低。27例患者第二磨牙远中仍存在大于3mm的牙周袋,23例患者存在大于4mm的牙周袋,18例患者远中存在大于5mm的牙周袋,4例患者远中存在大于7mm的牙周袋。4、6个月后,A、B两组第二磨牙远中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再生骨量及骨密度相比较,可得出:A组术前探诊深度6.34±0.84和B组术前探诊深度5.74±1.01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的探诊深度A组3.00±0.52明显小于B组5.00±0.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前附着丧失4.18±0.90和B组术前附着丧失3.60±0.97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的附着丧失A组0.95±0.57明显小于B组2.83±0.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生骨量A组6.45±0.56明显多于B组1.66±1.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前牙槽骨密度137.73±21.04和B组术前牙槽骨密度117.47±22.78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的牙槽骨密度A组155.45±15.33明显好于B组120.13±25.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拔牙窝自然愈合的患者,第二磨牙远中均存在牙周袋,牙槽骨再生骨量少,存在牙周隐患。2、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拔牙窝内植入自体牙颗粒愈合的患者,第二磨牙远中牙周组织再生理想,无牙周袋,牙槽嵴高度增高理想。3、自体牙颗粒作为一种新型骨移植材料,可以起到促进骨再生的作用,又因取自患者废用牙,可促进再利用,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