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企业掌握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其投资决策不仅事关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深刻影响着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大局。因此,国有企业,尤其是作为国企核心的央企,其非效率投资问题一直备受瞩目。 但由于央企统一由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其实质控制权的缺位导致管理者缺乏有效监督,央企长期沦为投资效率低下的重灾区。为改善央企投资效率,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资委于2010年在央企中全面推行EVA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决定央企负责人薪酬的重要指标之一。历时七年多,EVA已成为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最核心指标,但现有研究还固执地停留在对EVA考核是否产生了有利经济后果的研究上,缺乏对其内在作用机理的探索。有鉴于此,本文选择从EVA作为薪酬激励机制的视角入手,对其抑制非效率投资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 本文首先对前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与评述,然后通过对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央企EVA考核现状进行分析,论证了EVA薪酬激励通过缓解代理问题,继而影响央企投资效率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Richardson(2006)模型对央企的非效率投资进行衡量,然后引入代理成本作为中介变量,首次构建起研究薪酬EVA敏感性、代理成本与非效率投资三者间关系的中介效应模型,并运用实证方法对我国竞争型央企2012-2015年的数据进行检验,以期验证EVA薪酬激励对央企非效率投资的治理作用,并揭示其作用路径。 本文研究表明,竞争型央企的EVA薪酬激励机制确实能够通过降低代理成本来减少非效率投资,而且在替换代理成本变量和薪酬EVA敏感性变量后,该结论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本文在最后对此现象的原因进行了简单总结,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以进一步提高EVA考核机制对央企投资效率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