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微剂量多位点皮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中β-内啡肽、P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严格遵循剔除与纳入的标准,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10月期间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确诊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并获得完整资料患者58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将58例PHN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0例,观察组28例。58例PHN患者在操作治疗3天前均予以加巴喷丁(gabapentin)口服为基础,以后每天维持治疗剂量。观察组将A型肉毒毒素(BTX-A)100 U溶于4ml的0.9%NS中,采用微剂量多位点皮下注射法,将BTX-A溶液注射于疼痛区域;对照组将4ml的0.9%NS采用同样方法注射于疼痛区域。治疗前所有PHN患者行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并记录,同时抽取空腹静脉血5ml离心备检。之后在治疗后第3d、2w、8w分别进行VAS评分以及抽取静脉空腹血5ml离心备检。记录观察组与对照组PHN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情况,并测定观察组与对照组PHN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β-内啡肽、P物质的含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β-内啡肽含量及P物质对比均无显著差异性;治疗后第3d:观察组VAS评分在该时段降低,血浆β-内啡肽含量较治疗前有所增加,血浆P物质的含量较治疗前减少。对照组VAS评分在该时段下降明显,血浆β-内啡肽含量较治疗前有所增加,血浆P物质的含量较治疗前减少;治疗后2w:观察组VAS评分在该时段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VAS评分,血浆β-内啡肽含量较治疗前有进一步增加,血浆P物质的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对照组VAS评分在该时段未见明显降低,血浆β-内啡肽含量仍高于治疗前,但升高幅度变缓,血浆P物质的含量较治疗前进一步减少;治疗后8w:观察组VAS评分在该时段进一步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VAS评分,血浆β-内啡肽含量较治疗前再次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含量,血浆P物质的含量较治疗前进一步减少,明显低于对照组含量。对照组VAS评分在该时段出现轻度升高,血浆β-内啡肽含量升高不明显,血浆P物质的含量较2w时略增高。治疗周期后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9.29%(观察组)、63.33%(对照组),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微剂量多位点皮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程度,且中远期效果尤为突出,作用持久;血浆β-内啡肽、P物质可能参与了PHN疼痛缓解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