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明眉山市某规模化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发病原因,寻求适合的防治措施,本研究针对该场临床型乳房炎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选出有效的药物进行了临床试验。在实施防治措施后,有效地降低了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年增加经济效益8万元左右。
本实验采集了60头奶牛的78个临床型乳房炎乳样,通过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等,鉴定出了7种129株病原菌株,结果证明:该场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3.33%(43/129)、大肠杆菌30.23%(39/129)和无乳链球菌17.05%(22/129),并且62.82%的临床型乳房炎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菌混合感染。
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阳性乳样对头孢噻呋、环丙沙星和新霉素高度敏感,红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中度敏感,青霉素、链霉素以及氨苄西林的抑菌效果不佳。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噻呋、环丙沙星高度敏感;无乳链球菌对头孢噻呋、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大肠杆菌对头孢噻呋、新霉素、卡那霉素、环丙沙星、链霉素高度敏感。
试验将40头奶牛的52个临床型乳房炎乳区随机分为A(头孢噻呋)、B(庆大霉素),C(卡那霉素)和对照组(青霉素、链霉素)四个组,每组13个乳区。结果显示:治愈率分别为84.62%(11/13)、69.23%(9/13)、69.23%(9/13)和38.46%(5/13)。表明:头孢噻呋、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的疗效均明显高于青霉素+链霉素(P<0.05),头孢噻呋明显高于庆大霉素(P<0.05)和卡那霉素(P<0.05),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实施防治试验后,牛奶中体细胞数从试验前的60.91万个/mL下降到42.08万个/mL(P<0.05),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从8.76%下降到6.00%(P<0.05),泌乳牛日产奶量由22.84kg/d提高到24.82kg/d(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