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案件司法审查标准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iper0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生效以来,各地涌现了大量的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我国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合法性审查为原则,以合理性审查为补充。但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由于法律的固有局限性和政府信息公开案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再加上地域、审查事由、审查依据等原因,很容易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结果。明晰的司法审查标准有利于保障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司法公正,实现同案同判。  本文以依法行政原则、司法谦抑主义以及司法公正为研究的理论预设,介绍政府信息公开案件司法审查标准的意义,进而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按照地域、案由、审级等标准择取了数十个信息公开案例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比较我国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级别法院对于案件中相同或类似问题的司法审查标准,找出信息公开案件司法审查标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笔者通过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有关信息公开案件司法审查标准的法律规定、程序、运作的考察与分析,探究域外信息公开案件中司法审查标准的可借鉴之处。当前我国行政机关对公开信息的理解和界定存在偏差,法院在审查过程中“重合法性审查、轻合理性审查”,以及地域、法官个性等因素,导致对裁判标准的尺度掌握不一,影响法院裁判的公信力。本文认为应从具体政府信息公开案件司法审查标准的明晰到配套制度建设的思路—以司法改革为背景,司法实践中适用合法性与合理性并重的司法审查标准,根据不同类型案件精确、客观地确立明晰的司法审查标准,以减少司法审查差异,促进司法公正。在具体政府信息公开案件的司法审查中,合理审查行政机关与申请人的举证责任,注意适用区分原则,使政府信息公开案件的司法审查标准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建议复议前置,有利于充分尊重行政机关的裁量权。同时,注重对指导性案例制度的完善,以实现同案同判。在现行制度框架内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形成相对完整的法律体系。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依法行政原则、司法谦抑主义和司法公正等理论层面出发,论述了政府信息公开案件司法审查标准的内涵、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第二部分从动态的实证分析角度,对大量的政府信息公开个案进行分析。首先,主要对“信息公开范围”的司法审查标准进行了分析,其中涉及对政府信息的认定、案件范畴、对“三需要”认定的审查;其次,对“信息公开例外”的司法审查标准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最后,对“信息不存在”的司法审查标准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对现行司法审查标准的不足及原因进行了分析。首先,政府对信息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利于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其次,司法实践中,法院“重合法性审查,轻合理性审查”,审查标准过于片面,可能引发公众对司法公正的质疑,影响司法审判的权威性;还有地域因素和法官个性等因素,导致结果偏向不同。第四部分介绍了以美国为例的英美法系和以德国、日本为例的大陆法系在政府信息公开司法审查标准研究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并结合我国既有的制度资源提出了具体的完善建议。明晰政府信息公开案件司法审查标准的着力点主要包括,扩大信息公开案件的受案范围,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在审查中运用区分处理原则,注重合理性审查对合法性审查的补充作用等。
其他文献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制度是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制度。首先,生态文明法治的建设,需要转变法治观念,生态环境损害的法益不同于环境损害中的私益损害,主要是关于公益的损害,需要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1 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目前还没有发现特效药,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大多数园林都会使用化学农药。因为化学农药能够快速杀死害虫,并且省时省力,尤其在发生大面积的病虫害时。但农药的使用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如果出现雨雪天气,那么残留在地表的农药化学物品就会流进河水,或是渗入地下水中。过度使用化学农药就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也会误杀病虫害的天敌,造成大面积的环境污染,导致树木的
期刊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我国已经呈现出普遍化的趋势,据调查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发现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存在,且其朝着非暴力化、企业化的方向发展。而现阶段我国理论界
检察权的定位是检察理论研究的一个基石性问题,它直接决定着检察权下一步将如何优化配置,关系着检察机关在国家权力体系的位置,影响着司法体制的改革方向与价值取向。面对学界种
贿赂犯罪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并且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腐败犯罪,世界各国都规定有惩治贿赂犯罪的法律,我国内地与我国澳门地区也有专门的立法。在打击贿赂犯罪的成效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普遍被应用于我们的工作及生活中,信息技术也普遍应用于我们的教学中。近几年来,信息技术学科与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