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雄激素性秃发是常见的慢性脱发疾病,往往会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心理压力,严重影响个人社交活动及生活质量。加深对雄激素性秃发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有效的诊断和治疗该病,从而使患者更早的恢复身心健康,并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故探讨雄激素性秃发的临床特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收集并分析皮肤脱发专科门诊的雄激素性秃发患者的相关资料,进一步深化对雄激素性秃发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疾病相关因素及皮肤镜在其诊疗中的作用等方面的认识,进而为以后能更有效的诊断、鉴别及治疗该疾病提供可靠的证据。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收集2015年02月至2019年10月首次至我院皮肤科脱发专科门诊就诊的2250例雄激素性秃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生活习惯、家族史、临床表现及皮肤镜征象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2250例雄激素性秃发患者中,男性占78.2%,女性占21.8%,其中未婚男性患者多于已婚男性,已婚女性患者多于未婚女性。患者的发病年龄和就诊年龄都以20-29岁为主,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6.3±6.9岁,平均就诊年龄为29.7±7.5岁,平均病程为3.4±2.8年。患者的职业主要为高级知识分子、职员及学生,分别占36.0%、31.3%、28.1%,其文化程度以本科及以上的人数最多,其次为中专或大专。在23:00之后入睡的患者占71.6%,睡眠时间少于8小时的患者占92.9%,且有59.6%的患者睡眠质量欠佳。男性患者中家族史阳性者占51.3%,女性患者中家族史阳性者占23.3%。男性患者中家族史阳性者平均发病年龄25.7±6.2岁,阴性者26.9±6.8岁;女性患者中家族史阳性者平均发病年龄25.9±7.3岁,阴性者26.4±7.1岁。家族史阳性者脱发严重程度更高,且发病年龄早于其父系或母系的发病年龄,其中以早10-14年的患者最多,共414例,占40.8%。患者的脱发类型以轻度脱发最多,中度脱发次之,重度脱发最少。在女性型脱发中,轻中度脱发患者占94.9%;在男性型脱发中,轻中度脱发患者占98.4%。脱发给患者带来的主要影响为缺乏自信,占41.6%。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病程的延长,轻度脱发患者的比例逐渐下降,中重度脱发患者的比例逐渐上升。雄激素性秃发患者的皮肤镜征象按照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毛发直径差异>20%、单一毛囊单位增多、毳毛增多、色素沉着、白色鳞屑增多、褐色毛周征、毛细血管扩张、白点征、黄点征。其中单一毛囊单位增多、毳毛增多、色素沉着、褐色毛周征、白点征、黄点征的发生率在轻度、中度和重度脱发患者之间呈上升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轻度脱发患者中毛发直径差异>20%的发生率为99.4%,中度和重度脱发患者中其发生率均为100%。结论:就诊于我科的雄激素性秃发患者多为青年男性,轻中度脱发为主。偏脑力劳动、工作生活压力大及学历相对较高者多发此病,长期的熬夜、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欠佳等情况也可能诱发或加重脱发。遗传因素在雄激素性秃发发病中仍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男性患者受遗传的影响较女性大。家族史阳性的患者发病年龄更早,严重程度更高,且多数患者的发病年龄早于其父系或母系的发病年龄。患者的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其脱发的严重程度也越高。皮肤镜在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的判断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中变细的毛发比例高于20%可作为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