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对于中国人群是否应该实行种族特异性的BMI界限值来定义超重和肥胖,目前争议很大。由于肥胖的定义是过多的脂肪而不是过多的体重,且WHO超重及肥胖的国际标准主要是基于白人数据得出,在白人中经过反复验证,是比较合适的。因此,本研究拟从人体组成(脂肪以及脂肪分布)以及种族对比的角度,对我国成人的适宜BMI界限值进行探讨。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包括1029名中国人(浙江大学)以及207名白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总体及局部脂肪的测量采用双能量X射线骨密度仪(DXA)。采用二次多项式回归探讨BMI与体脂肪百分比(%BF)及躯干脂肪百分比(%TF)之间的关系。以年龄,身高,%BF,躯干下肢脂肪比(TLFR),以及它们的2次方为可能的自变量,建立中国人群BMI预测方程,之后将该方程应用到白人当中,以得到中国人群相对于白人,脂肪以及脂肪分布调整的BMI界限值。中国人和白人在脂肪,脂肪分布,以及代谢危险因素之间的种族差异采用协方差分析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在相同的BMI下,中国成年男性和成年女性具有更高的%BF和%TF。以%BF作为人体脂肪含量的指标,相对于白人的25和30kg/m2,在相同的%BF下,中国成年男性相应的BMI值是22.8和27.8kg/m2,中国成年女性相应的BMI值是24.3和32.3kg/m2;而在相同的%TF下,中国成年男性相应的BMI值更下降到了21.4和25.3kg/m2,中国成年女性相应的BMI值更下降到了21.0和24.7kg/m2,说明相对于总体脂肪,脂肪分布在种族间的差异可能更加明显。在同时调整了年龄,身高,脂肪(%BF)以及脂肪分布(TLFR)之后,对应于白人的超重(25kg/m2)及肥胖(30kg/m2)标准,中国成年男性相对应的BMI值是22.4kg/m2和25.7kg/m2,中国成年女性相对应的BMI值是22.5kg/m2和26.2kg/m2,均要低于WHO的国际标准。此外,中国人与白人在代谢危险因素水平上也存在着明显的种族差异。与白人相比,在相同的BMI,年龄和身高下,中国人具有更高的代谢危险因素水平。继续调整%BF,种族间的差异几乎没有变化。但是在调整了TLFR之后,种族在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血压之间的差异显著下降并且变得没有意义(除了男性收缩压)。对于空腹血糖,在调整总体脂肪(%BF)之后,种族间的差异没有显著变化,但是在调整脂肪分布(TLFR)之后,种族间的差异在男性中从0.910下降到0.686mmol/L,在女性中从0.629下降到0.355mmol/L,提示代谢危险因素的种族差异可能可以部分被脂肪分布的不同所解释。研究结论在相同的BMI下,中国人具有更高的总体脂肪及躯干脂肪,且中国人群更高的躯干脂肪会引起更高的代谢危害。本研究结果支持在中国人群中采用比WHO国际标准更低的BMI界限值来定义超重及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