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雌激素和环境雄激素是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EDCs),在环境中尤其水体中普遍存在,鱼类、两栖类等水体中生活的物种面临较大的内分泌干扰风险。两栖动物非洲爪蛙可被环境雌激素诱导雌性化,是研究污染物雌激素效应的经典物种之一,但是目前对环境雌激素诱导爪蛙雌性化分子机制的认识还很缺乏。另一方面,环境雄激素诱导两栖动物雄性化的报道相对较少,也缺乏开展相应研究的模式种。围绕以上问题,本论文开展以下研究: 发展黑斑蛙成为研究环境雄激素的模式种: ①确定黑斑蛙对环境雄激素的敏感性:发育早期的黑斑蛙蝌蚪暴露双氢睾酮(DHT,40-4000 ng/L)和群勃龙(0.1-100μg/L)至完全变态,观察各组黑斑蛙性腺的形态学特征,发现DHT、群勃龙暴露组中没有雌性,仅雄性和不确定性别,不确定性别的性腺在组织学上是精巢结构,基因表达水平也接近精巢。以上环境相关浓度DHT(40 ng/L)和群勃龙(0.1μg/L)导致几乎全部为雄性的结果显示黑斑蛙的性腺分化对环境雄激素非常敏感,可用于研究化合物的雄激素效应; ②确定黑斑蛙对环境雄激素最敏感的发育期:选择不同发育期黑斑蛙蝌蚪(24、26、28期)暴露100 ng/L DHT至完全变态,根据性腺的形态学特征和组织学结构统计性别比例,发现24期暴露可最大程度地诱导黑斑蛙雄性化,由此确定24期蝌蚪对雄激素最敏感,在此时期暴露受试化合物可有效检出其雄激素效应。 探索环境雌激素诱导非洲爪蛙雌性化的分子机制。 ①确定环境雌激素诱导爪蛙雌性化的窗口期:通过比较不同发育期(3/4、45/46、48、50期)起始暴露炔雌醇(EE2)导致基因雄性爪蛙被雌性化的程度,确定环境雌激素诱导爪蛙雌性化的窗口期。结果发现45/46期之前起始暴露可最大程度地诱导非洲爪蛙雌性化,随暴露起始的延后雌性化程度降低,表明非洲爪蛙的性腺在45/46期开始分化,45/46期至50期是雌激素诱导非洲爪蛙雌性化的窗口期; ②证明雌性化是由雌激素受体(ER)介导的:通过研究ER拮抗剂对雌激素诱导爪蛙雌性化的影响,证明雌性化是否由ER介导。结果发现ER拮抗剂有效抑制了雌激素诱导的雌性化,表明环境雌激素诱导爪蛙雌性化是由ER介导的; ③筛查参与非洲爪蛙雌性化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得环境雌激素诱导非洲爪蛙雌性化窗口期的DEGs,GO分析发现这些DEGs主要富集在代谢过程和细胞过程; ④筛选诱导非洲爪蛙雌性化的ER靶基因:从DEGs中筛查雌激素响应基因和含有ERE序列的基因,从中筛选出受E2剧烈调节的32个基因。进一步通过三次E2暴露实验,确定15个被E2上调或下调的基因。最后通过ER拮抗剂暴露实验,筛选出Hsph1、CREM、ITIH2、GC、alb、FGA、C3、ybx3等8个可能参与诱导雌性化的ER靶基因。 总之,本研究发现了黑斑蛙对环境雄激素的高度敏感性,确定24期是对雄激素的敏感发育期,为研究环境物质的雄激素效应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动物;在诱导非洲爪蛙雌性化机制方面,确定了环境雌激素诱导非洲爪蛙雌性化的窗口期为45/46-50期,证明非洲爪蛙的雌性化由ER介导,并且筛选出了8个可能参与环境雌激素诱导雌性化的ER靶基因,这些工作有效促进了关于环境雄激素诱导两栖动物雌性化分子机制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