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北拴马桩石雕艺术的形式美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o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牛马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农业文明时代,拴马桩作为一种实用的拴马器具应运而生。人们还为拴马桩赋予了不同的文化意义,在体现实用功能的同时,它也恰当而自然变成了人们用来彰显财富的象征和装饰物,拴马桩石雕艺术以其独特而富有意趣的造型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在雕刻内容上,包含了不同的题材,以狮子、猴子、人物的形象为主要造型对象;在雕刻技法上,民间匠师能够巧妙地将圆雕、浮雕和线刻的手法结合到一起,合理运用到拴马桩雕刻上,赋予这些形象独特的形式美感;在审美趣味上,所有拴马桩的造型无一雷同,且很多微妙之处的改变使这些形象富有浓厚的情趣和诙谐的艺术效果。本文避开了一些常见的研究角度,主要采用田野调查法、个案分析法及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经过实地的调研和考察,对陕西渭北地区拴马桩的形制构造、雕刻时期和背景,以及拴马桩中不同形象的组合关系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对渭北地区拴马桩石雕中所蕴含的形式美法则进行了较为具体的剖析和解读。拴马桩石雕艺术形式本身就具有浓厚的趣味性,是简约的形式和深厚内涵的统一,同时也是形式美与内涵美的统一。文章首先对拴马桩的概念、历史、分布及其形制、题材进行总体把握,在此基础上,从拴马桩所体现的形式美的构成因素入手,对其造型材料、空间呈现、几何形体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进而对拴马桩中所体现的形式美法则进行了解读。作为本研究的重中之重,这部分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拴马桩石雕艺术形式的具体美感,即通过对拴马桩桩头形象、桩颈纹样和桩身文字等进行深入研究,解读各部分形象中所具体体现的形式美法则。再就是对拴马桩石雕艺术形式的整体美感进行分析,即从它独一无二的形制、鲜活灵动的造型来阐述多样与统一、自然与和谐的形式美法则。同时,对拴马桩石雕中所体现的美学思想也进行了一定的讨论,其中最主要的是,拴马桩在表现过程中遵循和体现出对自然之道的形象显现。现代人对拴马桩石雕艺术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对于拴马桩的研究现状来讲,依然是有所欠缺的。目前,留存下来的拴马桩数量很多,但是不少都零星散落在了不同的地方。我们会偶尔在一些景点或者饭店等处看到一些商家尝试对拴马桩进行再利用,由于缺少足够的了解和研究,对拴马桩的使用和摆放位置常常是错误的。因此,为了使我们的民间文化得以有效和合理的认识与利用,对拴马桩进行系统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他文献
本文以两节同课异构的英语阅读课为例,评析和思考了两位教师在设计和开展文本解读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通过反思,提出了有效解读高中英语阅读文本的建议.
十九大强调了新时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性。翻译硕士人才对科技强国战略具有重要作用,深刻影响着科技的传播、发展与创新。本文从十九大建设科技强国时代需求入手,分析当
研究枣渣中三萜酸的分离纯化工艺条件,为枣渣二次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筛选合适的大孔树脂,并对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的条件进行考察。初步确定了树脂分离纯化的条件,上样浓度为3.5mg/mL
研究了大孔树脂法精制酸浆宿萼色素。考察了5种大孔树脂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HPD100A对酸浆宿萼色素的精制效果较好,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20℃,pH6.0,上柱流速为1.5mL/min,以无
对“官方网站泄露个人隐私信息”予以持续报道是澎湃新闻近期舆论监督类稿件的一个典型案例。
为了探明45份引种辣椒果实性状的遗传特点及其相互关系,采用相关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45份引种辣椒果实的11个性状进行遗传研究。结果表明:1)45份引种辣椒果实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