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牛马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农业文明时代,拴马桩作为一种实用的拴马器具应运而生。人们还为拴马桩赋予了不同的文化意义,在体现实用功能的同时,它也恰当而自然变成了人们用来彰显财富的象征和装饰物,拴马桩石雕艺术以其独特而富有意趣的造型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在雕刻内容上,包含了不同的题材,以狮子、猴子、人物的形象为主要造型对象;在雕刻技法上,民间匠师能够巧妙地将圆雕、浮雕和线刻的手法结合到一起,合理运用到拴马桩雕刻上,赋予这些形象独特的形式美感;在审美趣味上,所有拴马桩的造型无一雷同,且很多微妙之处的改变使这些形象富有浓厚的情趣和诙谐的艺术效果。本文避开了一些常见的研究角度,主要采用田野调查法、个案分析法及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经过实地的调研和考察,对陕西渭北地区拴马桩的形制构造、雕刻时期和背景,以及拴马桩中不同形象的组合关系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对渭北地区拴马桩石雕中所蕴含的形式美法则进行了较为具体的剖析和解读。拴马桩石雕艺术形式本身就具有浓厚的趣味性,是简约的形式和深厚内涵的统一,同时也是形式美与内涵美的统一。文章首先对拴马桩的概念、历史、分布及其形制、题材进行总体把握,在此基础上,从拴马桩所体现的形式美的构成因素入手,对其造型材料、空间呈现、几何形体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进而对拴马桩中所体现的形式美法则进行了解读。作为本研究的重中之重,这部分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拴马桩石雕艺术形式的具体美感,即通过对拴马桩桩头形象、桩颈纹样和桩身文字等进行深入研究,解读各部分形象中所具体体现的形式美法则。再就是对拴马桩石雕艺术形式的整体美感进行分析,即从它独一无二的形制、鲜活灵动的造型来阐述多样与统一、自然与和谐的形式美法则。同时,对拴马桩石雕中所体现的美学思想也进行了一定的讨论,其中最主要的是,拴马桩在表现过程中遵循和体现出对自然之道的形象显现。现代人对拴马桩石雕艺术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对于拴马桩的研究现状来讲,依然是有所欠缺的。目前,留存下来的拴马桩数量很多,但是不少都零星散落在了不同的地方。我们会偶尔在一些景点或者饭店等处看到一些商家尝试对拴马桩进行再利用,由于缺少足够的了解和研究,对拴马桩的使用和摆放位置常常是错误的。因此,为了使我们的民间文化得以有效和合理的认识与利用,对拴马桩进行系统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