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追求自由和公正的意识在逐渐增强,对于公正的思考也在日益加深,事件过程的公正性渐渐受到了大众的关注。程序公正,是指用于决定结果的方法、机制和过程的公正性。为此,我们参照道德心理学研究方法,并联系我国儿童的实际,拟对我国儿童程序公正观的发生和发展特点做一研究,以期加深对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解和认识,丰富程序公正领域的实证素材。本研究选取学龄前和小学儿童为被试,编撰符合儿童实际生活的程序公正相关的情境故事,运用个别访谈,对每一故事,要求被试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方面了解我国儿童程序公正观的发生和发展特点。研究1探索我国儿童程序公正观的发展始端,结果表明:幼儿园中班和小学一年级儿童对不公正事件的认知判断存在显著差异。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儿童对程序不公正的认知归因大致有同伴取向、权威取向、均等取向和规则取向四类。一年级儿童对程序公正问题的认知水平较学龄前儿童有了较大的进步。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儿童对故事中处于优势和劣势的主人公的情绪体验存在显著性差异。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儿童在程序公正相关的情境中,其行为倾向大致可分为权威取向、均等取向、移情取向、规则取向。幼儿园中班儿童和小学一年级儿童在行为倾向的归类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2以小学儿童为被试,添加故事背景和不公正类型两个变量,其中,背景分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类,类型细分为规则不公正和过程不公正两种,以进一步了解我国儿童程序公正观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对程序不公正事件的认知判断的归因大致可分为权威取向、均等取向、移情取向、规则取向、自我取向、诚信取向和矛盾取向。在不同的背景和类型下,他们对程序不公正事件的认知归因类别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2)小学儿童对程序不公正事件中主人公的情绪归因大致可分为结果取向、过程取向、移情取向。在不同的背景和类型下,儿童对故事主人公的情绪归因类别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3)小学儿童在程序不公正情境中的行为倾向大致可分为权威取向,均等取向,移情取向,规则取向和自我取向。在不同的背景和类型下,不同年级儿童的行为倾向类别存在显著性差异。(4)在三类背景中,小学儿童的认知归因在两种类型下均呈现极其显著的差异。在家庭背景中,不公正类型与认知归因之间的相关性十分显著。对处于劣势的主人公甲,小学儿童的情绪归因类别在两种类型中均呈现显著的差异,类型与儿童的情绪归因类别之间的相关性十分显著。对处于优势的主人公乙,在家庭和社会背景中,儿童的情绪归因类别在两种类型中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在社会背景中,不公正类型与情绪归因类别之间的相关达到显著性水平。小学儿童的行为倾向在两种类型下均呈现显著性的差异,并且,在学校背景中,不公正类型与儿童行为倾向类别之间的相关性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