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程序公正观的发生与发展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lily_4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追求自由和公正的意识在逐渐增强,对于公正的思考也在日益加深,事件过程的公正性渐渐受到了大众的关注。程序公正,是指用于决定结果的方法、机制和过程的公正性。为此,我们参照道德心理学研究方法,并联系我国儿童的实际,拟对我国儿童程序公正观的发生和发展特点做一研究,以期加深对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解和认识,丰富程序公正领域的实证素材。本研究选取学龄前和小学儿童为被试,编撰符合儿童实际生活的程序公正相关的情境故事,运用个别访谈,对每一故事,要求被试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方面了解我国儿童程序公正观的发生和发展特点。研究1探索我国儿童程序公正观的发展始端,结果表明:幼儿园中班和小学一年级儿童对不公正事件的认知判断存在显著差异。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儿童对程序不公正的认知归因大致有同伴取向、权威取向、均等取向和规则取向四类。一年级儿童对程序公正问题的认知水平较学龄前儿童有了较大的进步。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儿童对故事中处于优势和劣势的主人公的情绪体验存在显著性差异。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儿童在程序公正相关的情境中,其行为倾向大致可分为权威取向、均等取向、移情取向、规则取向。幼儿园中班儿童和小学一年级儿童在行为倾向的归类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2以小学儿童为被试,添加故事背景和不公正类型两个变量,其中,背景分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类,类型细分为规则不公正和过程不公正两种,以进一步了解我国儿童程序公正观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对程序不公正事件的认知判断的归因大致可分为权威取向、均等取向、移情取向、规则取向、自我取向、诚信取向和矛盾取向。在不同的背景和类型下,他们对程序不公正事件的认知归因类别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2)小学儿童对程序不公正事件中主人公的情绪归因大致可分为结果取向、过程取向、移情取向。在不同的背景和类型下,儿童对故事主人公的情绪归因类别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3)小学儿童在程序不公正情境中的行为倾向大致可分为权威取向,均等取向,移情取向,规则取向和自我取向。在不同的背景和类型下,不同年级儿童的行为倾向类别存在显著性差异。(4)在三类背景中,小学儿童的认知归因在两种类型下均呈现极其显著的差异。在家庭背景中,不公正类型与认知归因之间的相关性十分显著。对处于劣势的主人公甲,小学儿童的情绪归因类别在两种类型中均呈现显著的差异,类型与儿童的情绪归因类别之间的相关性十分显著。对处于优势的主人公乙,在家庭和社会背景中,儿童的情绪归因类别在两种类型中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在社会背景中,不公正类型与情绪归因类别之间的相关达到显著性水平。小学儿童的行为倾向在两种类型下均呈现显著性的差异,并且,在学校背景中,不公正类型与儿童行为倾向类别之间的相关性十分显著。
其他文献
教师的职业情感对高校教师的自身的发展和专业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西方学者研究表明,当教师的教育知识与教学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最能区分教师能力强弱的是教师的职业情
1997年至2004年,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9%提高到19%,实现了中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历史性跨越。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厚基础、宽口径人才的需求,同时在体制上充分发挥现有
人类社会已经历了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的进步,又经历了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跨越,现在正从信息时代(Information Age)迈向创感时代(ConceptualAge)。在这个全新的时代里,在信
一、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绝对的支配者,在数学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细致耐心地推理、计算,学生则是坐在座位上认真听讲,并把老师所讲的知识记下来,
期刊
目前有很多研究证据都表明了一般智力(g因素)的存在。同时,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这两种最基本的认知加工元素也是认知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问题,关于这两种认知成分在智力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