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部短短五千言的《道德经》,蕴藏了人类宝贵的思想智慧。老子关心民生疾苦,而他的《道德经》也是对社会苦难的一种深思,对人类存在的一种探索,从而为人类的在世生存指引明灯。历来对老子的《道德经》研究众多,评述纷繁,却始终只能是莫衷一是,众说纷纭。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哲学传入中国以来,便掀起了一场用西方哲学的术语来阐释中国古代哲学的学术风潮,这种风潮被称为“反向格义”①。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成为众多哲学史家研究老子哲学的方法之一,从而掀起了一场对老子的《道德经》进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评判风潮,使得对《道德经》的研究与阐释只能依托于西方的哲学术语与概念,不能真正彰显出中华民族本身自有的文化传统与文化特色。可以说,老子的《道德经》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被进行各种诠释与演绎,遂使得对《道德经》的研究始终只能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本文立足中国的文化传统与老子所处的历史时代,对老子的《道德经》进行一种文本性的原意阐释,以老子哲学的宗旨与目的为出发点,对老子哲学进行探讨,以期从中窥探出老子对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论题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主要对老子关于人类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个总的论述,对老子哲学进行一种全新的阐释与说明;第二部分主要对老子关于人类现实的社会存在进行论述与阐发,窥察出老子关于人类社会性存在的认识与思考;第三部分主要对老子关于人类理想的“自然”存在进行论述与阐发,以老子“道”的“自然”性为人类存在的最佳理想状态;第四部分重点论述了老子对人类由现实的社会存在返回到理想的“自然”存在所做的思考与探索,揭示出老子哲学思想建构的功用与旨归,这种返“自然”的存在也正是老子哲学的最终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