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冻土是地球系统五大圈层之一的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季节冻土在内,现代冻土分布面积占全球面积的50%以上。我国境内冻土分布广泛,多年冻土分布面积约占国土陆地面积的21.5%,季节冻土则遍布大部国土。因此,冻土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决定多年冻土发育的主导条件,我国把多年冻土划分为高纬度多年冻土和高海拔多年冻土两种类型。分布于大兴安岭针叶林区、小兴安岭针阔混交林区、松嫩平原北部森林草原区及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高原干草原区的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处于我国最寒冷的寒温带和中温带的北部,是我国高纬度冻土主要分布区。
IPCC第四次科学报告(AR4)指出,全球平均地表温度自1861a以来持续上升,20th已上升0.6℃,而21st气温有加速上升的趋势。所以研究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冻土的生境扰动,对于认识我国高纬冻土对气候持续变暖的响应,理解东北地区生态系统的演替趋势,预测一些大型在建和拟建工程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包括大、小兴安岭和松嫩平原在内的东北广大地区,以长期气象预测资料为基础建立模型,结合陆面过程模型和热传导物理模型,预测了50年和100年后东北地区多年冻土环境,以及中-俄输油管道漠(河)-大(庆)线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的可能变化,主要结论如下:
1.东北地区气温、地表温度变化存在很好的一致性,其线性差值常数约为1.67℃,二者的分布主要体现了纬度地带性的主导作用,其变化可由纬度、海拔和经度来拟合,拟合优度均达到95%以上:
2.东北地区丘陵广布,坡度和坡向对东北冻土发育程度有着较大影响。所以通过计入坡向和坡度对吸收太阳辐射能量的影响,把坡向、坡度和实际纬度相结合,产生等效纬度。用等效纬度来代替原来的纬度,对地表温度模型进行优化,更能准确地反映东北地表温度状况;
3.以通榆、孙吴、图里河3个站点为代表,以SHAW模型对植被影响地表温度的模拟结果表明:植被影响下冬季地面温度高于裸地地面温度,而夏季低于裸地地面温度,其年际总的作用效果表现为降低地表温度,就东北而言,可降低地面温度0.8~1.2℃;
4.不同模式预测的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幅度存在较大波动范围,和长系列实际观测值综合分析后确定的东北地区气温年变化率约为0.048℃/a。以此值为基础的热传导有限元法数值计算表明:当土层与大气的热量交换处于平衡状态时,目前在年平均地表温度为1.5℃的条件下即有可能发育多年冻土:而50年后,目前年平均地表温度为0.5℃的地区仍可能存在多年冻土;100年后,现在年平均地表温度低于-0.5℃的地区仍将残留大量的多年冻土。因此可用上述三个年平均地表温度值作为判定目前、2060年(50年后)及2110年(100年后)多年冻土存在的界限。此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条件下,多年冻土南界将不断北退,面积也将由现在的25.7×104km2减至18.4×104km2和12.9×104km2,分别比目前减少28.4%和49.8%;不同稳定性类型冻土面积也相应发生变化,稳定性多年冻土(年平均地温Tcp≤-2.0℃)逐渐萎缩,而不稳定的高温冻土面积将有所增加;
5.冻土环境的变化将对工程设施安全运行产生重要影响。对漠(河)-大(庆)输油管线不同的地表温度和含冰冻土类型条件下,管道底部的融化深度、融沉和冻胀变形量不同。在少冰冻土中,管道底部的融化深度最大,而在饱冰冻土和含土冰层中最小;但由于含冰量的不同,融沉变形与融化深度却出现不一致的结果,最大冻胀变形和融沉变形出现于饱冰冻土或含土冰层地段;
6.埋地输油管道无论在何种冻土类型和地表温度条件下,裸管都比保温管道的融沉变形和冻胀变形大。裸管在开始的5年内融沉和冻胀变形发展最快,以后速度减缓:而保温管道在开始时变形发展缓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加大,尤其是30~40年以后出现加速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