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物流(logistics)是由传统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萌发而逐渐形成的一个新概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一方面,许多企业的生产已转化为一种物流化的生产方式;另一方面,物流系统本身作为开放和集成的一体化供应链,正同其他产业不断融合,成为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国内外的实践愈来愈表明:现代物流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新的增长点,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正因为如此,现代物流系统的建设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企业的高度关注。安徽省在全国物流系统中发挥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传递功能,尤其是在煤、气、电、矿石等大宗物流中处于中转枢纽地位。但由于物流中心空间体系和物流空间网络发育程度低且布局不合理,以及思想观念、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制约,物流业发展的水平较低。如何发挥已有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从而形成物流优势,并以此提升经济的整体增长,是21世纪安徽区域经济再上新台阶所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本文运用“轴-辐”模型,对安徽省物流地域系统进行研究,以期为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献计献策,同时也希望为物流地理和经济地理学发展添砖加瓦。作为论文的开篇,第一章系统地回顾了近20年来国内外物流地域系统研究的进展。在西方,对物流“轴-辐”系统的研究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1990年代末趋向成熟。物流“轴-辐”系统空间网络优化和社会经济与物流“轴-辐”系统交互作用机制等研究领域是目前国外学者研究的主要前沿。国内关于物流地域系统的研究开端于20世纪90年代,虽起步稍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在物流地域系统空间演化机理、物流网络空间形态、区域物流中心、物流园区以及城市物流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第二章系统阐述了“轴-辐”系统的基本原理,它是全文的理论支撑。本文重点对枢纽区位、网络结构、网络成本以及网络演化过程等进行了论述。“轴-辐”<WP=6>系统凭借规模经济和品种经济的优势,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而且能够满足客户的多样性需求。然而,“轴-辐”系统在运距增加、运输拥挤以及环境污染等方面经常受到人们的指责。 第三章具体分析了安徽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物流生成量和运输量进行了测算和预测。分析表明,安徽省物流运输网络不断完善,运输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现已形成“两条轴线、一个三角、四个极点”的空间格局。但是,安徽省物流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物流综合发展水平低于周边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这严重制约了安徽省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采用多种计量模型对安徽省物流生成量和运输量进行了预测。 第四章阐述了安徽省物流地域系统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机制。首先,采用物流发展综合评价模型测算物流中心城市的发展水平;其次,对安徽省物流中心城市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再次,对安徽省物流空间网络演化过程进行了归纳,认为其演化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物流节点均衡布局阶段,(2)地方性物流中心形成阶段,(3)综合物流中心(园区)形成阶段,(4)区域物流枢纽城市形成阶段;最后,从商业、工业、交通以及物流技术与管理等方面,对安徽省物流空间网络演化的驱动机制进行了探讨。第五章对安徽省物流“轴-辐”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Uncapacitated multi p-hub系统模型计算表明:近期,安徽省应建设以合肥、芜湖为核心的物流“轴-辐”系统;中远期,随着沿淮—淮北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蚌埠在安徽省物流系统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应构建以合肥、芜湖、蚌埠为核心的物流“轴-辐”系统。作为论文的结尾,第六章从物流空间网络、物流园区、综合运输系统、信息平台、物流企业等方面,提出了建设安徽省物流“轴-辐”系统的主要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