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羽是生活在秦汉之际的历史人物。他的前半生在从事反秦大业,以分封十八路诸侯,号令天下而获胜;后半生与刘邦争夺天下统治大权,以兵败垓下、自刎乌江而收场。从号令天下的“霸王”,到乌江自刎的悲剧收场,项羽的崛起和失败都异常迅速,由此,项羽也成为中国历史上颇具名气的人物,如何评价项羽也成为后世经久不息的话题。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先唐时期的文献,对项羽在先唐时期的形象接受进行研究,归纳出项羽形象在此期间的流变并试图分析流变产生的原因。整篇论文依据朝代划分为三章,依次是秦汉、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现概述如下: 第一章探讨项羽在秦汉时期的形象接受情况。秦汉时期是项羽形象形成的主要时期。这一时期人们对项羽的评价以批判和谴责为主,这说明项羽在汉代人心中是一个恶人的形象,他的残暴不仁已在人们心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尽管项羽在反秦起义中立下了功劳,但并不能以此抹杀和掩盖他的种种暴行。值得一提的是,两汉时期除却司马迁和班固对项羽的反秦功劳加以肯定外,其余文献均未对此加以论述。 第二章探讨项羽在魏晋时期的形象接受情况。三国时期,尽管桓范、刘劭等人对于项羽的盖世勇力予以称赞,但曹魏、蜀汉和孙吴三大集团对项羽的评价仍以批判为主流,项羽的暴虐和政治幼稚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西晋时期呈现出一边倒批判项羽的情况,而东晋对项羽的评价则稍显复杂,项羽形象的分裂特点更为明显,争议性愈加突出。有人抨击他有勇无谋和残暴不仁,也有人肯定项羽驰骋沙场的军事才华,甚至有少数人称其为有义之人,对于项羽失败的原因也有不同的看法。有此变化,是社会环境和时人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章探讨项羽在南北朝时期的形象接受情况。进入南北朝,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由人界走向了神界,或为酷烈、蛮横的恶神,让人惧怕;或为灵验、有庇佑功能的英武之神,让人崇奉。这是南北朝时期项羽形象与前代最大的区别所在。除此之外,这一时期诗歌、赋、表、书、论、难、议等多种文学体裁都对项羽有所提及,对项羽的评价也不再局限于批判之辞,甚至出现了同情项羽的观点。 通过梳理和整合先唐时期的文献,文章力图勾勒出项羽在唐前的形象接受轨迹。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朝代的更迭,项羽逐渐由两汉时期的“恶人”向中性人变化,他犯下的罪行也逐渐淡化,甚至被当成过错,他的失败也在逐渐获得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