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苏里格气田则是目前已发现的最大的天然气富集区之一。目前发现的主要含气区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乌审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以及陕西省榆林地区定边县境内,区内地表主要为沙漠草滩区,地面海拔(1250-1350)m。该气田位于伊盟隆起以南,延安-高桥以北,天环坳陷以东,伊陕斜坡以西,区域构造上隶属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北部。本区上古生界气藏区储集岩体主要由三角洲前缘河口砂、海相滨岸砂及潮道砂等构成,域盖层由二叠系上部河漫湖相泥岩构成。其主要气源岩是发育于气源岩之间及其上的三角洲平原(前缘)分支河道砂的石炭—二叠系下部海陆过渡相煤岩与泥岩。苏里格气田的形成主要受控于上古生界河流、三角洲砂体展布以及盆地区域构造背景。发育大型砂岩岩性圈闭,主力气层为二叠系山西组山1段、下石盒子组盒。段,岩性为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微相沉积的中粗粒石英砂岩。多年的勘探开发生产实践证实,相比山1段盒8段砂体厚度变化大,储层非均质性较强。虽然目前对苏里格南部地区上古生界山,、盒8段砂体展布的勘探开发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地层划分还不够精细,以及由此引起的小层沉积微相划分、骨架砂体展布等,影响了该区块富集区的筛选。近几年来,对苏里格地区的勘探开发工作进行了不断深入的研究,因此也也面临了越来越复杂的对象,综合先前的研究成果,得知苏里格南部地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地层划分还不够精细,标志层特征也不太明显,骨架砂体展布规律不明确;2、沉积体系与沉积相类型不系统。对于研究区山1段与盒。段沉积相类型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属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但是该区到底是那种沉积相类型,或者两种沉积相类型同时存在,还不得而知;3、骨架砂体宏观展布规律、微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山1段与盒。段砂岩的整体厚度变化大,骨架砂体在横向上的分布较复杂,延伸距离不太明确,在纵向上岩性差异较大,对砂体叠置关系的认识程度不高。因此,有必要对苏里格南部地区山1、盒。段地层、沉积相、骨架砂体宏观展布规律、微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等进行研究,为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提交油气后备储量提供更为充分的依据。通过数百口油气井的地质资料,在地层划分上将石炭纪和二叠纪的地层划分与国际流行的划分方案进行了系统对比研究。本文采用岩石地层划分方法,将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地层从下往上划分为石炭系本溪组、二叠系太原组、山西组、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总沉积岩厚度在700m左右。其主要含气层段厚度为90-100m左右,位于山西组山1段和下石盒子组盒8段,二者为连续沉积,埋藏深度约3200m-3500m,且东北部埋藏较浅,向西南变深。在广泛收集、消化和应用了长庆油田及兄弟院校单位历年来的勘探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钻井岩芯观察和岩石薄片镜下研究,对研究层位的沉积环境以及沉积微相类型与分布进行重点分析;在沉积相与储层研究基础上结合各种分析化验等资料,气源条件和钻探结果优选了有利勘探区带。经过一年来的研究主要取得了如下进展和成果:1、通过对研究区内140多口探井及开发井的详细研究,利用大量的测井资料并结合标志层的识别,对研究区山1、盒8段各小层进行了细致的划分与对比,以沉积旋回为依据,将其中的小层的划分山1段进一步划分山11、山12、山13,盒8段进一步划分为盒上(盒上1、盒上2)、盒下(盒下1、盒下2)两段。并编绘了地层对比图,弄清了地层的分布规律,研究区标志层特征明显,地层厚度较稳定。2、山1、盒8砂体近北南向展布,自北向南厚度变薄。河道砂体均呈连片分布,从山1—盒8上砂体总体向南推进。将山1段分6套骨架砂,盒8下和盒8上各分4套骨架砂;其中,山1段骨架砂呈条带状展布,盒8段砂体呈辫状分布;山1段砂体厚度较盒。下段和盒8上段薄。3、骨架砂体相较于非骨架砂体和小层叠置砂体具有更高石英含量、更粗粒度的特点,骨架砂体分为4种结构,分别为心滩叠置沉积型、心滩与河道叠置沉积型、河道叠置沉积型、单心滩沉积型。非骨架砂体分为3种结构,分别为单河道沉积型、单心滩沉积型、复合河道沉积型。4、通过研究本工区属低孔低渗储层,平面图中孔隙度较高的井和渗透率值较高的井分布基本相对应,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东部。山1段孔隙度、渗透率呈条带状展布,盒8段砂体孔隙度、渗透率呈辫状分布;盒。下段和盒8上段孔渗条件比山1段好。5、物源、古地貌、沉积相和水动力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骨架砂体展布和储层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