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飞速发展,人类的生活、生产等活动破坏了原始的生态循环,并造成水资源匮乏,洪涝灾害,水质污染,以及河流湖泊退化等诸多水问题。在诸多水问题面前,各种基础水利工程建设试图使河流生态系统适应人类的活动。以河道排洪方面来说,传统水利工程排水模式大多属于简单粗暴的快排式思想,只考虑如何让洪水排得越快、越通畅,原始生态河道被裁弯取直,加上裸露而硬质的浆砌石、干砌石等水泥河道护岸,使得河流蓄水、渗水的能力减弱,阻隔了河流与生态陆地的水循环;而且,在外观上,这类质密、硬质材料护坡给人“生冷、坚硬”的感觉,与周边自然景观一点都不协调。也不符合国家近几年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生态治理理念。因此,新型环保护岸材料是生态河道治理的必然趋势。本文以设计孔隙率为目标值,采用体积法对其配合比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并按其设计的不同配合比制备植草混凝土试块,测定其抗压、抗折、抗冲刷强度、孔隙率、pH值和植生等性能,通过对相关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影响其力学性能、pH值和植生等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液固比、骨料级配粒径和含砂率是影响植草混凝土强度和孔隙率大小的主要因素:生态混凝土的抗压、抗折、抗冲刷强度随着液固比和骨料粒径的增大而减小,而孔隙率则随之增大;胶凝浆体的用量与植草混凝土与孔隙率为负相关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关系为P=32.515-0.022Wj,R2=0.985,而且当胶凝浆体的量在520~560kg/m3,实测孔隙率为20%~21%,与目标孔隙率20%相比偏差较小,28d试块强度为7~8MPa,能满足小河流治理中对混凝土护坡强度的要求。通过分析以上各因素对植草混凝土各性能影响,得出植草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为:1m3植草混凝土中骨料级配为15~30mm的碎石用量1480kg,河砂用量150~200kg,水泥用量205~235kg,硅粉用量15kg,SR-4用量3L以上,水用量100~110L;按其配比制备的植草混凝土的28d抗压、抗折、抗冲刷强度分别为8.75Mp、3.05Mp、0.17,孔隙率为24%,pH值为8.25,符合小河流治理中对相关性能指标的要求。针对河道护岸的具体要求,试验分析选择了适用于江西省境内草种种类、适生材料的配比以及填充方式,并进行了多次最佳配合比条件下的植草混凝土的植生试验,灌注以合适的适生材料,植物能够很好生长在植草混凝土护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