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水学是饱受争议却又充满生命力的延续千年的传统文化之一,古代风水家的研究注重直觉领悟及传承正宗,因而在古籍中有诸多关于风水的理论,可谓浩若星海,汗牛充栋,但究其主脉,无外乎形势和理气二宗。风水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和特殊的影响力和文化价值,影响了古人对空间的营造和地址的堪选。现代学者研究大致分为二类,一是恢复对古代理论的继承和应用,一是通过现代科学的推导发掘风水经验性层面与科学层面的关联性,从而加以理解和应用。本文还原风水本质,不再将风水以神秘性和科学性进行非此即彼的二元区分,而是在其二者中途,以空间作为介质,通过人的感知,在一种性质共振状态,维持当下的生存与超越的存在的所有风水的实在中,显现风水与世界的联系。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阐述了论文研究的动机、背景和意义以及相关研究的现状;第二章和第三章通过将风水的神秘色彩及含混概念等已有认知悬置,从风水原初萌发条件出发,还原风水的本质,拆解出风水中缠结在一起的内容。这些内容在交互共振的作用下使得空间成为人们能够与经验外的超验世界取得联系,共振下的空间是合乎“道”的“生气场”,“形”是道物质化聚合状态,“气”是道的非物质化的虚散状态,古人通过一系列方法去感知“气”的存在,而研究发现这种超验的感知可以通过时间、空间、意识的共振而被感知。第四章探讨生气场共振的三个维度:空间域、时间域和意识域。它们各自拥有其领域内的构成分子,而三者在共振的状态下又是处于缠结的状态如同音乐和音符。空间域由处于场所里的各个物质部分构成,它具有物理的可度量和测量的性质,因意识力量的注入,使得空间存在着变化的可能,也就是说这个空间在模式上遵照一种复合风水法度的基本格局,但却没有任何一个和另外一个是一样的形式存在。场所不同,周遭不同,因此回应自然也不同,而这正是风水基于易学思想中“变易”的体现。这个空间笔者命名为“势空间”,它由势而来,因势而变,它最终以空间形式呈现,在时间流变的作用下,也就是所谓的气运的作用,生气场的强度随之变化,文中以北京和凤阳中都为例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共振空间是一个符合风水法度的空间,我们称“势空间”,它是有生气的空间,因此被认为是合乎永恒的“道”的和谐空间,这是几千年来人们一直探寻的,我们建筑师因而为人们创造这种和谐空间而努力。第五章基于势空间理论进行的项目的实践,从环境堪选到建筑装作这是一个基于传统的新世界,在理论与实践并行,不断探索不断检验的过程中,逐渐将成果清晰化系统化。第六章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对此方向愿景展望,希望唤起人们对于风水的关注,认知到风水的本质和精神内涵。本文贡献了一个思辨方法,用这种方法在对应的处境下对周遭做出回应,建筑空间也因此最终生成。这种空间在共振的状态下显现,为人们提供了符合审美情趣、文化认同、精神体验的和谐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