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鉴定及体外肠道消化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w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棘是我国药用植物宝库中一种珍贵的植物,自古以来就被蒙医、藏医广为采用.在现代,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成分,在增强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系统、保护心血管、抗过敏、抗氧化、抑菌防癌等方面均有显著的药理效果,但国内外研究的重点集中在沙棘黄酮、沙棘多酚等活性成分,对沙棘多糖的研究鲜有报道,尤其是其胃肠道内的消化和功能方面.本实验以沙棘果为实验材料,对沙棘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体外肠道消化方面进行了探究,具体工作如下:
  1.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沙棘果多糖进行提取,对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功率和料液比四个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沙棘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超声时间为60min,超声温度为60℃,超声功率为500W,料液比为1∶35,经反复验证在此条件下多糖的提取率为7.35%.
  2.通过木瓜蛋白酶和5次Sevag法脱蛋白,30%的过氧化氢脱色,8000~15000Da的透析袋法脱小分子对所提取的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蛋白质脱除率高达85.3%,多糖损失率为25.6%;然后依次以50%、70%和90%(v/v)乙醇溶液分级沉淀,得多糖组份S1、S2和S3,其中组份S1占比最高,为54.6%;再以Sephadex G-150和Sephadex G-10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进一步分级,得到多糖组份P-S1和HP-S1,多糖回收率分别为84.5%和81.3%;通过HPLC和UV对其纯度进行验证,得到不含核酸和蛋白质的沙棘纯多糖HP-S1.
  3.利用HPGPC、GC、FT-IR、NMR、SEM等仪器分析手段,对HP-S1的分子量、单糖组成、分子结构和微观形态进行了鉴定,得到HP-S1的分子量约为51645Da,表面较粗糙且有较多褶皱,是一种仅由葡萄糖构成,以α型糖苷键为主,β型糖苷键少量存在的酸性多糖.
  4.以添加葡萄糖的基础培养基为阳性对照组,无碳源的基础培养基为阴性对照组,添加HP-S1的基础培养基为实验组,通过接种健康志愿者粪便在Gut Models体外消化系统中进行体外发酵实验.研究发现:
  (1)HP-S1可以促进肠道菌群产生多种有机酸,尤其是丙酸、异丁酸、丁酸、戊酸、己酸,发酵到48h时含量分别为19.4、0.94、11、1.64、0.22μmol/mL;对琥珀酸、硬脂酸的产生无影响;对异戊酸的产生具有不显著的抑制作用,发酵到48h时含量仅为0.39μmol/mL,低于阴性对照组的0.54μmol/mL.HP-S1与葡萄糖具有相似的产酸能力,发酵到48h时,有机酸总量分别为70.88μmol/mL和84.92μmol/mL,而无糖阴性对照组中的有机酸总量仅为22.39μmol/mL.
  (2)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HP-S1对人类肠道菌群中Lactobacillus spp.和Bacteroides-Prevotella-Porphyromonas group具有促生长作用,最大增殖量分别为0h的7.1倍和4倍;对Escherichia coli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发酵到48h时其数量仅为0h的0.5倍,而葡萄糖阳性对照组和无糖阴性对照组中分别为45.89倍和187.4倍;与葡萄糖相比,HP-S1对Bifidobacterium spp.的增殖无影响,最大增殖量出现在8h,约为0h的2.1倍.
  (3)经过48h的发酵,沙棘多糖HP-S1的利用率高达92.4%,葡萄糖的利用率为95.3%.此外在发酵开始的0~8h内,HP-S1实验组中的还原糖含量从2.1mg/mL上升到3.9mg/mL,表明在HP-S1在发酵过程中被降解产生了还原糖.
  (4)16S rDNA肠道基因组测序结果与RT-PCR基本一致,但未能观察到Lactobacillus的存在.测序结果分析显示HP-S1可以在维持肠道菌群组成稳定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影响某些菌群的生长和代谢,可以有效促进Bacteroides、Prevotella_9、Megamonas和Erysipelotrichaceae_UCG-003的增殖,发酵到24h所占比例分别为20.1%、22.7%、5.3%和20%,葡萄糖阳性对照组中分别为5.6%、4.7%、1.8%和1.3%,无糖阴性对照组中分别为8.4%、0.2%、0.4%和0%.此外对Escherchia-Shigella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发酵到24h时所占比例仅为1%,低于葡萄糖阳性对照组和无糖阴性对照组的55.9%和39.3%,而且可以显著提高肠道菌群中Bacteroidetes和Firmicutes的比例,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该比例与人体的肥胖程度有关.
  目前国内外有关沙棘多糖的研究表明沙棘多糖一般是由多种单糖构成的杂多糖.本研究首次从沙棘果中分离出一种仅有葡萄糖组成的均多糖.此外,通过体外肠道消化研究发现,HP-S1具有潜在的肠道益生功能,不仅可以被肠道菌群代谢产生多种有机酸,抑制有害菌的生长,而且可以促进某些特定菌群的生长,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多糖.
其他文献
塑料由于其疏水、难降解、密度小等特性,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无论是近海岸沙滩还是深海沉积物中,无论是内陆土壤还是极地冰川中,甚至是大气降尘中均有塑料颗粒存在。塑料易被误认为食物被动物摄食,无法排出的塑料在生物体内积累引起胃肠道溃疡,还会成为新的载体转移微生物、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等。定义粒径小于5mm的塑料为微塑料,研究其在环境中对真菌的影响有助于评估微塑料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  本论文分两个部分
学位
纳米酶(Nanozyme)是一类具有天然酶催化功能的纳米材料,其出现打破了人们对于无机纳米材料是生物惰性物质的固有认知。相比天然酶,纳米酶因价廉易得,活性可调和对环境耐受力强等优势在医疗、传感及环境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其仍然相对较低的类酶催化活性是其实际应用受限的头号影响因子,故研究开发具有优异类酶催化性能的纳米酶意义非凡。本论文选择了兼具类酶活性和磁响应特性的Fe3O4纳米酶为研究对象,将
Heavy metal pollution of soil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 global problem with impetus onindustrialization recognized as a global policy for rapid economic growth.Heavy metals,after being processed by m
Artemether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chloroquine-resistant and Plasmodium falciparum strains of malaria.However, its therapeutic potency is hindered by its poor bioavaila
学位
5-羟甲基糠醛(5-HMF)是热加工食品的内源性污染物质,广泛存在于咖啡、蜂蜜及各种烘焙食品中。我们在研究氨基酸对5-HMF形成的影响时发现,氨基酸能与5-HMF形成衍生物而消除5-HMF。为此,我们对部分衍生物进行了结构鉴定,推测其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模拟胃肠道消化体系研究了5-HMF在人体消化系统中的迁移规律。主要结论如下:  (1)半胱氨酸、甘氨酸和CaCl2对模拟体系和自制
绿原酸是水果中常见的酚类物质,而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是干制水果中含量较高的内源性污染物。本文采用果汁加热体系和水果干燥体系模拟水果热风干燥过程,研究了水果中绿原酸的主要组分3-咖啡酰奎尼酸(3-O-caffeoylquinic acid,3-CQA)对5-HMF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主要结论如下:  1.果汁加热过程中绿原酸对5-HMF形成
学位
简要介绍羟基肉桂酸类化合物和四氢姜黄素,并研究了羟基肉桂酸类化合物的合成和抗氧化构效关系,探究了四氢姜黄素的合成、抗氧化活性、稳定性以及在油脂中的应用。  1.在六水哌嗪的催化下,五种羟基苯甲醛类化合物分别与丙二酸发生克劳文(Knoevenagel)缩合反应,生成五种产物。采用熔点分析法(MP)、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质谱法(MS)、红外光谱法(IR)、核磁共振氢谱法(1H-NMR)对产物进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巧克力制品作为广受人们喜爱的甜食,需求量日益剧增。巧克力制品制作所需的传统原料——可可脂供不应求,因此作为可可脂替代品的代可可脂应运而生,并成为研究的热点。而且,目前就贮藏温度对代可可脂物理性质与结晶特性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棕榈液油、极度氢化棕榈油及棕榈仁油为原料,使用酶法制备代可可脂(IE CBS),并进行了不同贮藏温度下其贮藏特性的研究;通过与棕榈仁油复
学位
作为一种常见食源性病原微生物,蜡样芽孢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报道越来越频繁.我国最常见的呕吐型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多为其污染大米等粮食类食品引起,造成严重食品安全隐患.本文通过生化鉴定及聚合酶链式反应从市售大米中分离出蜡样芽孢杆菌,用改良的微孔板法、比浊法和平板计数法判断培养条件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及孟加拉红介导的光动力作用效果,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研究光动
学位
起酥油、人造奶油等塑性油脂产品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促进了专用油脂产业的发展。专用油脂品质的优劣不仅与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宏观物理特性相关联,还受结晶方式和晶体网络结构的影响。甘油二酯(Diacylglycerols,DAGs)是一类具有调节身体脂肪、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s,TAGs)以及餐后血脂的功能性油脂,可以替代TAG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本文以脂肪酶Lipase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