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与企业是市场经济中两个重要的经济主体,两者的关系也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经济关系之一。银行与企业的行为方式及其关系状况将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运行状况。当前,国有企业难以清偿的巨额不良债务和国有银行难以收回的大量不良资产所形成的严重的银企债务危机,即信用危机,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从不同阶段我国产权制度安排的特征出发,深入研究了计划体制下银企间非债权约束关系和转轨时期银企间准债权约束关系的一般特点、运行效应及形成机理。最后得出结论:必须深化银企产权制度变革,推进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才能塑造债权约束型的银企关系,实现银企关系的良性发展。 全文分四章。第一章,银企关系的一般理论分析。运用市场竞争理论、信用理论及交易费用理论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银企关系特征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第二章,传统体制下银企关系的历史考察。在分析传统银企关系藉以形成的制度基础之后,揭示出非债权约束是传统银企关系的根本特征,并对其运行绩效进行了归纳。第三章,转轨时期银企交易关系模式分析。从产权制度安排的角度出发,对转轨时期银企间准债权约束关系的态势、形成机理以及特征进行了考察。第四章,关于构建新型银企关系的思考。提出构造新型银企关系模式的思路、难点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