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羟考酮与舒芬太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腹早期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羟考酮组(O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均给与咪达唑仑0.02mg/kg,依托咪酯0.3mg/kg,顺式阿曲库铵0.2mg/kg,O组给与羟考酮0.3mg/kg,S组给与舒芬太尼0.3μg/kg。麻醉维持两组均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分别于麻醉前(T0)、喉罩置入即刻(T1)、气腹前(T2)、气腹后1min(T3)、气腹后3min(T4)、气腹后10min(T5)、气腹后20min(T6)、气腹后30min(T7)、解除气腹后5min(T8),各时点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根据血流动力学参数在T4时刻后调整瑞芬太尼输注速率,使MAP和HR波动幅度在基础值±20%,比较O组与S组瑞芬太尼总使用量。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记录术后2h、4h、24h切口痛、内脏痛、肩部痛情况。并记录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苏醒延迟、恶心呕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T0、T1、T2时刻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与S组T3、T4时刻MAP、HR都较T2升高(P<0.05),但O组T3、T4时刻MAP、HR升高程度小于S组(P<0.05)。瑞芬太尼总使用量:O组小于S组(P<0.05)。O组患者术后2h、4h内脏痛、肩部痛VAS评分显著低于S组(P<0.05),术后24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能更好维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腹早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在缓解腹腔内脏痛方面优于舒芬太尼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