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问题的关键,农村基础设施是影响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的关键因子,是农村发展的“先行资本”,是农村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根本原因在于基础设施硬件薄弱,因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在传统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为了确保工业化的资金积累,国民收入分配对农业、农村和农民,可以说是取多予少,这种结构上的二元性使得我省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因此探讨建立一种适合我省省情的、全面有效的农村基础设施保障机制,对于解决我省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围绕构建农村基础设施保障机制问题,以公共物品理论、公平理论、治理理论等相关学科为理论指导,遵循综合分析和和个案分析相结合、逻辑分析和数理分析相补充的研究思路,首先对国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机制的演变历程进行研究分析,接着从实证角度和调查实践角度研究江苏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辅助大量图表与数据,从供给主体、法律制度、区域差异、决策与制度的角度来分析江苏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机制的制约因素,其次通过国外农村基础设施保障机制分析,揭示国外农村基础设施保障机制的特点及对我省的启示意义,最后通过本文的研究,探索农村基础设施保障的方式,构建我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机制,创新我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制度。本文认为,借鉴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从机制改革着手,在明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的前提下,依据农村基础设施的层次和特性,构建政府、农村社区、私人部门、第三部门四位一体的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主体结构;另外,政府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善于发现和保护农民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积极性,通过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推动村务公开等,培育农民的主体意识,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引导和帮助农民建立农民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最后,应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并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法律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