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教育带有特殊性,要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传统教学中多是教师主动地教,学生被动地学。随着时代的进步,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的认识逐渐深化,传统教育的焦点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出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美术教育的对象也从古代上层阶级逐渐普及到社会全体公民。在此背景下,要求中小学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的关注在学校教学环境下体现为学情分析。美术教学中的学情分析对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亦能够较好满足学生美术发展的需要。笔者从中学美术课堂实践的观察中,发现当前美术教师在“备学生”环节所作工作不到位,对学情认识存在偏差。然而学生情况分析不充分,一定程度的会影响学生美术学习的效果。在此背景下,笔者首先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学习者特征”、“学情分析”内容表述,考虑美术学科的特殊性,将美术课的“学情”分类,分为:课前学情、课中学情以及课后学情,再将每个阶段的学情进行细分,在此基础上对“学情”包含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其次,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当前中学美术教学学情分析出现的问题。通过知网检索中学美术历年教学设计的方式,对美术教学实践具体案例的课堂记录分析以及对案例学校教师的教学观察的方式,发现中学美术教师在学情分析过程中出现诸如:学情分析的认识不够、学情分析经验化和缺少反思等问题。最后,针对中学美术教学学情分析出现的实际问题,应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学情分析,在转变一线美术教师学情分析意识基础上,通过对个体学生较深入的访谈,获取学生个体学情;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某一群体学生学情;将有无学情分析的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学情的在课堂中的即时状态等等。最后呈现完整学情分析的案例。整理总结实践中学情分析的方法,为美术教师提供相应的参考。学情分析顺应时代的发展,符合当下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每个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予以足够的重视。美术教师有效地学情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美术学习的兴趣,拉近美术学科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使美术课更好实现有效性,帮助每个学生在中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美术素养在其原有的基础上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