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与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有力支撑,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保障。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关键期,将引起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已有的资源配置方式、产业运行方式、经济结构和行政体系也会发生变化,进而进一步改变生产关系和产业配置关系。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动力使得经济转型在现阶段变得极为关键,其中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则为重中之重。然而我国各地区当前产业结构存在诸多问题,产业重叠即是其中之一。产业重叠是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出现产业结构类似的现象,指的是产业结构表现出的差异持续弱化的现象,主要是从空间角度反映区域间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相关领域的学者在围绕产业结构在不同地区的变动状况展开探究时,指出产业重叠的现象目前已经发展成为较为严重的态势。但对于该问题的产生原因、问题的严重程度、解决方案等,学术界的观点难以统一。考虑到这一状况,本文在全面分析了云南省产业重叠在不同地区所表现出的具体状况以及形成的原因,结果显示多个方面的因素导致产业重叠现象的出现。因此,对产业重叠的内容全盘否认或肯定都不合理,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该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主要分为合理性与非合理性。合理性的原因主要有区域要素禀赋、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的空间转移,即产业重叠的合意性。产业重叠的合意性是综合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同时,符合区域比较利益与区域产业分工,也是区域合理分工的前提条件,这种产业重叠的出现有其客观必然性。非合理性原因主要体现在改革开放后大致类似的市场需求和地方政府利益行为,即产业重叠的非合意性。产业重叠的非合意性将会导致在与客观经济规律和分工要求不相符的情况下发展产业体系以及产业布局,导致经济效益以及分工的合理性受损,不利于经济进步。通过分析云南16个州市以及各区域产业重叠的程度与合意性,相信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云南各州市乃至西部地区对产业重叠现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制定出有效的整改方案。本文针对现状和成因、测度以及合意性方面的内容围绕产业重叠问题进行了有关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基于此,完成对此次研究理论框架的构建。之后通过对产业结构相似度指数进行合理运用测算出了云南16个州市和四大区域的产业重叠程度,并运用Shift-Share Method(偏离—份额模型)分析云南各大区域以及各州市区域产业重叠的合意性,最终总结出合理的应对方案。对云南三次产业和分行业进行测度,最终得到的结论是,产业重叠的现象确实存在于云南的各个地区,但实际上没有达到部分学者所提出的严重程度,甚至该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与此同时在实证分析与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产业重叠合意性的分析表明,区域经济的进步确实因产业重叠现象的发生而受到了阻碍,并且在不同区域其作用程度不同。其中,滇中区域在第三产业中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滇西和滇南区域竞争力正在逐步提升,特别是滇南地区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而滇东区域的工业发展状况较好,但其产业结构还有待改进优化。这就表明云南省不同地区在产业结构上都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因此在对相关政策进行制定和实行的过程当中必须立足优势产业,提升地区产业竞争能力,相互促进,形成区域整体,走具有西部地区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同时,云南省各区域以及工业园区之间要加快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提升地方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