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余华的作品犹如平地一声雷,震撼了整个文坛。在余华的书写下有暴力、血腥、阴暗、肮脏、死亡、苦难、丑恶、疯癫。“疯癫”形象群是余华笔下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通过构建“疯癫”的世界余华意在向读者还原世界本相。“疯癫”不只是一种自然病理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病理原因造成的“疯癫”是显性的,而作为文化现象的“疯癫”症状是隐性的。如何透过余华笔下的“疯癫”形象追问生命存在的本质是读者进行文本探讨的意义与价值。本文将致力于“疯癫”的解构,从而揭露“疯癫”形象背后人类的生存困境,最后上升至“疯癫”书写的美学价值。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疯癫”,它的历史是被人为建构的,并非自然的产物。余华笔下的“疯癫”形象群异于被关押在精神病院的患者,而是平常地散见于社会各处。但生活环境的平静与普通无法掩盖他们行为举止的另类和怪异,他们可能不具备精神患者歇斯底里和显而易见的精神表征,需要对其进行剖析才能发现其疯癫内核。他们的生活是一种异于常规的状态。通过这种状态,本文在MBTI—心理类型测试自陈量表的基础上,运用内倾—外倾(Extraversion—Introversion)这个基本维度,同时结合精神分析学、存在主义心理学和社会文化学相关知识区分出两种类型的“疯癫”:沉湎于自我的内倾型和极具攻击力的外倾型。这些“疯癫”形象行为举止的背后揭示了人类生存的困境。内倾型疯癫展示了个体对自我存在的追问。人与自我的对立内陷为个体精神的纵深沉沦,个体向原始状态的回归,寻找生命存在的意义;外倾型疯癫揭示出家庭意义的消解,当今传统文化模式下的家文化在不断失落,家的内核即将不复存在,现代家庭伦理关系的混乱与缺位导致家庭的意义不断消解;疯癫指涉精神的荒原状态:“疯癫”印证了人的精神在信仰坍塌后的绝望和自我意识的崩塌,导致人成了艾略特口中“空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