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 死亡时间(postmorteminterval,PMI)是指从死亡发生到尸体检验时所经过的时间,又称死后经过时间。PMI推断是各类死亡案件的法医学鉴定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确定发案时间、划定侦查范围、案件重构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推断PMI仍主要综合地依据早期和晚期尸体现象,尚缺乏公认准确的定性定量仪器检测技术方法。已共识,可致全身性代谢功能变化的死因和尸体环境温度是影响PMI推断的两个最主要体内外因素。因此,本研究,结合不同温度环境下,大体和组织时序性自溶腐败的形态学变化,基于代谢组学理论和技术,利用GC-MS仪检测窒息死亡大鼠心、肝、脾、肾组织自溶腐败小分子降解产物的时序性变化规律,探讨推断PMI可行性。 材料与方法 清洁级成年SD大鼠(12±2周龄,300±20g)120只(汕头大学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雌雄不限,适应饲养3天,密闭橡胶囊封闭大鼠口鼻致捂死,记录窒息过程中动态心电、呼吸变化(BL-420F生物基础实验仪器)。死后立即整体放于人工气候箱中自然腐败(恒定湿度75%),设置20℃、25℃、30℃和35℃4个温度组,每组分0h、24h、48h、72h、96h、120h共6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5只大鼠。按“六定”标准,规范取材,于相应时间点解剖体取心、肝、脾、肾等组织100mg,放置气候箱内固定于1ml75%乙醇溶液中3d,甲醇二次提取后,加正亮氨酸内标,吹干,置-80℃备检。甲氧胺肟化、MTBSTFA衍生化,GC-MS上机定性定量检测物质峰。同时,观察、拍照、记录整体外观、大体器官组织形态变化,并常规备制HE染色切片,组织学观察相应变化。 采用SIMCA13.0.3处理后PLS-DA/OPLS-DA建模,分析代谢轮廓,NIST谱库匹配定性,内标峰面积定量,处理各组织代谢物数据,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Kruskal-Wallis检验(P<0.05),SPSS20.0线性回归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GraphPadPrism7.0绘制散点图。 1、机械性窒息(捂死)模型建立 捂死大鼠呈明显机械性窒息的电生理变化:心律先加快、电压先高,之后逐渐减慢、减低。呼吸先深大,后呼吸暂停,又恢复呼吸,呈周期性呼吸,最后呼吸停止,历时约5~6min,呈呼吸均先于心跳停止的脑死亡。整体观察表现为眼球突出,结膜淤血,唇舌粘膜发绀,鼻腔偶见出血,四肢皮肤发绀,呈经典的机械性窒息死亡过程。 2、常规形态学观察 大体变化:随时间延长,大鼠整体腐败膨胀逐渐加剧,各脏器组织表面光滑度下降,颗粒感增强,切面污秽瘫软加重。组织学变化:各组织随时间延长,腐败程度增加,组织表面逐渐由暗红色变为灰褐色,组织瘫软,间质逐渐疏松,结构逐渐模糊,细胞核逐渐溶解,细胞弥漫自溶,残存组织轮廓逐渐消失。各温度组总体上呈温度高比温度低的上述形态学变化快。 3、GC-MS代谢组学分析 不同温度组的OPLS-DA建模得出GC-MS代谢轮廓图:各组织代间谢轮廓界限明显、差异显著,提示温度是影响PMI推测的重要因素。不同温度组各器官组织PLS-DA建模,显示不同时间点间能大致分开,相邻时间点间偶见交叉。以VIP>1、Kruskal-Wallis检验(P<0.05)、SPSS线性回归R2>0.5为标准,筛选不同温度组各脏器与PMI重要关联的代谢物质如下: ⑴心肌与PMI相关的代谢物及最优回归方程: ①20℃组R2>0.50物质如下:L-丙氨酸甘氨酸、L-缬氨酸、L-亮氨酸、琥珀酸、L-谷氨酸、L-赖氨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L-酪氨酸。多元回归方程为:YPMI=12.61+265.2X甘氨酸-48.12X琥珀酸(R2=0.880,SE=14.94)。 ②25℃组R2>0.50物质如下:L-丙氨酸、L-缬氨酸、琥珀酸、L-谷氨酸、十六烯酸、十六烷酸(棕榈酸)、L-赖氨酸、十七烷酸、亚油酸、油酸、十八烷酸(硬脂酸)、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回归方程为:YPMI=4.635+128.0X油酸+30.46X丙氨酸(R2=0.945,SE=10.13)。 ③30℃组R2>0.50物质如下:丁酸、L-缬氨酸、尿素、苯丙酸、L-亮氨酸、琥珀酸、正缬氨酸、丙酸、L-谷氨酸、十六烷酸、L-赖氨酸、十八烷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回归方程为:YPMI=45.52+60.03X缬氨酸-104.5X丁酸-13.48X亮氨酸(R2=0.955,SE=9.389)。 ④35℃组R2>0.50物质如下:丁酸、琥珀酸、L-天冬酰胺、十六烷酸、十七烷酸、亚油酸、十八烷酸。回归方程为:YPMI=-9.260+17.96X十八烷酸+28.61X亚油酸+20.40X丁酸-764.7X十七烷酸(R2=0.934,SE=11.52)。 ⑵肝脏与PMI相关的代谢物及最优回归方程: ①20℃组R2>0.50物质如下:L-丙氨酸、甘氨酸、丙酸、L-缬氨酸、L-亮氨酸、琥珀酸、L-苏氨酸、磷酸、肌酸酐、L-蛋氨酸、环己烯-二甲酸、L-苯丙氨酸、肉豆蔻酸、L-谷氨酸、油酸、十六烷酸、L-赖氨酸、十七烷酸、亚油酸、十八烷酸、花生四烯酸、L-酪氨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回归方程为:YPMI=17.65+362.9X环己烯-二甲酸(R2=0.755,SE=21.02)。 ②25℃组R2>0.50物质如下:L-丙氨酸、L-缬氨酸、琥珀酸、磷酸、肉豆蔻酸、L-谷氨酸、十六烷酸、L-赖氨酸、亚油酸、十八烷酸、花生四烯酸、L-酪氨酸、二十二碳六烯酸、胆固醇。回归方程为:YPMI=-0.776+223.7X二十二碳六烯酸+3.454X磷酸(R2=0.915,SE=12.80)。 ③30℃组R2>0.50物质如下:D-天门冬氨酸、氨基丙酸、L-缬氨酸、L-亮氨酸、琥珀酸、L-天门冬氨酸、正缬氨酸、酪胺、丙烯酸、L-谷氨酸、十六烷酸、L-赖氨酸、十八烷酸、L-组氨酸、花生四烯酸。回归方程为:YPMI=7.384+39.13X赖氨酸+5.172X十八烷酸(R2=0.939,SE=10.69)。 ④35℃组R2>0.50物质如下:L-脯氨酸、琥珀酸、磷酸、十六烷酸、亚油酸、异维甲酸、桐油酸、二十四烷酸。回归方程为:YPMI=-2.814+7.738X琥珀酸+680.2X二十四烷酸+1121X桐油酸(R2=0.902,SE=13.77)。 ⑶脾脏与PMI相关的代谢物及最优回归方程: ①20℃组R2>0.50物质如下:乙醇胺、L-丙氨酸、甘氨酸、磷酸、L-缬氨酸、L-亮氨酸、琥珀酸、L-脯氨酸、乙酰天冬氨酸、L-苯丙氨酸、L-谷氨酸、十六烷酸、L-赖氨酸、十七烷酸、谷氨酰胺、亚油酸、十八烷酸、花生四烯酸。回归方程为:YPMI=-1.147+55.48X丙氨酸+145.8X花生四烯酸-40.29X赖氨酸(R2=0.875,SE=15.56)。 ②25℃组R2>0.50物质如下:乙醇胺、L-丙氨酸、亮氨酸、L-脯氨酸、L-赖氨酸、L-谷氨酸、磷酸、次黄嘌呤、L-苯丙氨酸、亚油酸、L-色氨酸、胆固醇。回归方程为:YPMI=2.138+15.54X谷氨酸+123.2X脯氨酸(R2=0.886,SE=14.56)。 ③30℃组R2>0.50物质如下:二甲脲、D-天门冬氨酸、L-缬氨酸、尿素、苯丙酸、琥珀酸、正缬氨酸、丙烷、酪胺、丙酸、十六烷酸、L-赖氨酸、十八烷酸。回归方程为:YPMI=24.00-91.25X二甲脲+28.54X苯丙酸+14.71X十八烷酸+4.072X琥珀酸(R2=0.960,SE=8.962)。 ④35℃组R2>0.50物质如下:琥珀酸、乙酰天冬氨酸、十六烷酸、十七烷酸、亚油酸、十八烷酸、二十四烷酸。回归方程为:YPMI=-0.012+8.210X琥珀酸+6.311X十六烷酸(R2=0.745,SE=21.83)。 ⑷肾脏与PMI相关的代谢物及最优回归方程: ①20℃组R2>0.50物质如下:L-缬氨酸、丁酸、琥珀酸、L-谷氨酸、花生四烯酸、L-色氨酸。回归方程为:YPMI=116.4+28.08X缬氨酸-45.67X丁酸(R2=0.908,SE=14.56)。 ②25℃组R2>0.50物质如下:L-丙氨酸、L-缬氨酸、异亮氨酸、琥珀酸、磷酸、L-脯氨酸、L-谷氨酸、十六烷酸、L-赖氨酸、十七烷酸、亚油酸、十八烷酸、花生四烯酸、L-色氨酸、胆固醇。回归方程为:YPMI=-12.34+18.54X十七烷酸+4.454X磷酸(R2=0.913,SE=12.28)。 ③30℃组R2>0.50物质如下:L-缬氨酸、苯丙酸、琥珀酸、正缬氨酸、丙烯酸、丙酸、十六烷酸、L-赖氨酸。回归方程为:YPMI=3.959+9.445X十六烷酸+15.85X缬氨酸+17.48X苯丙酸(R2=0.947,SE=10.09)。 ④35℃组R2>0.50物质如下:L-脯氨酸、琥珀酸、十六烷酸、十七烷酸、亚油酸、十八酸、鲨油酸、二十四烷酸。回归方程为:YPMI=-4.767+12.24X琥珀酸+786.5X十七烷酸(R2=0.820,SE=18.33)。 1、捂死是法医鉴定中常见机械性窒息死因,本研究捂死大鼠呼吸变化呈窒息典型6期,心电表现呈2期。电生理检测显示呼吸、心电节律与传统描述的过程基本同步,本窒息模型造模成功。 2、捂死大鼠在20℃、25℃、30℃、35℃条件下,心、肝、脾、肾组织降解产物包括氨基酸、有机酸、无机酸、脂肪等70种,其中与PMI相关性高的物质,共同明显的时序性变化的有11种;各器官特异性物质:心肌1种、肝脏9种、脾脏5种、肾脏2种。PLS-DA/OPLS-DA建模,排列筛选物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可提高推断PMI的精确度和可信度。心肌的推断PMI多元回归方程最优。 3、温度每上升5℃,物质平均生成速率约上升1.03-2.67倍,温度每升高10℃,物质生成速率约上升1.11-4.70倍。说明温度明显影响尸体组织物质降解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