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制定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记录纳入文献的一般信息并评价其方法学质量;运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开展关于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的定量分析,采用有效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量表(SDSVD)、Blessed行为量表(BBS)及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对纳入文献进行有效性评价,采用不良反应人数对纳入文献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分类资料运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及其95%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进行评价;数值资料运用标准化均数差值(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及其95%可信区间进行评价。结果:共检索文献1647篇,最终纳入研究文献15篇,其中包括英文文献1篇,中文文献14篇(包括学位论文5篇),共计纳入受试者1144例。按照干预措施的不同展开亚组分析,特殊针刺与常规针刺对照组共研究4个指标,针刺与西药对照组共使用6个指标开展研究,针刺配合西药与西药对照组共研究4个指标,针刺与康复对照共使用1个指标开展研究。Meta分析:特殊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对比常规针刺组显示1个指标存在有效,剩余3个指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针刺组分别与西药安理申、都可喜组对比,得出1个指标有效,其余2个指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针刺组与西药尼莫地平组对比,2个指标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针刺组与西药喜得镇组比较,可见2个指标有效,剩余1个指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针刺配合都可喜组与西药都可喜组对比,其中4个指标皆有效;针刺配合奥拉西坦组与西药奥拉西坦组对比,其中4个指标皆无效;针刺组与康复治疗组比较,仅见1个证型的指标有效,其余2个证型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临床验证表明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效,尤其改善患者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的表现方面,疗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