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由于互联网技术在出租车领域的应用,为人们出行提供方便的同时,在整个出租车领域也掀起了一场关于改革的大讨论。一方面是传统的出租车管理模式遭到广泛质疑,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政府和出租车公司对新的模式不予支持甚至坚决抵制,这些冲突引发了学术界的思考,也是引起笔者的研究兴趣,希望通过研究现有管理模式的弊端,总结出改革的必要性,在理论方面结合自己专业所学,以政府治理理论以及政府职能改革方面的理论分析改革的方向,为出租车领域的改革中对政府的角色要求作出探讨。由于全国各地出租车管理体制存在很大的差别,笔者为了研究方便和结论的针对性,本文以青岛市为例进行分析。通过笔者的调研,发现现实情况十分复杂。出租车行业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壮大,期间缺乏政府的指引和规划,一度处于无序发展状态。地方政府在管理体制方面也没有现成的经验,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快速的发展中积累了很多利益矛盾,加剧了改革的困难,政府在发觉问题后运用传统的行政管理措施介入出租车行业管理,社会团体没有形成,无法与政府平等协商解决问题。也因为社会力量的弱小,对出租车行业的管理更多的依靠政府的行政命令和权威,底层的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出租车司机)没有合适的渠道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采取极端的罢运方式抵抗政府决策。这些混乱状况不仅影响了民众的日常生活,而且不利于政府形象的维护,极大破坏社会和谐。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地方政府主要采取特许经营制度对出租车市场进行管理,在制度实行初期的本意在于规范行业内的市场行为,避免市场之秩序混乱,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确保为出行民众提供优质的服务。但遗憾的是,在我国的大多数城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出租车的合法运营权事实上被一些出租车公司垄断,市场的自由竞争受到地方政策的压制,原本应该宽松的市场环境变得扭曲,作为一种公共资源的出租车运营权由于政府行政权力的干预,变成了一种看起来稀缺的特殊资源,造成了出租车市场发展不健全,并且引发一系列问题,乘客和司机各自有不同的抱怨,而出租车经营公司成了“旱涝保收”的大赢家,广大乘客和出租车司机则变为利益链最底端的承受者。出租车企业为规避市场经营风险、转嫁经营成本压力和增加经营收入寻求各种手段,导致一系列矛盾。这些矛盾的积累引发各种社会问题。随着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打车软件深入到市民生活中,随即又出现能够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专车。由于专车的出现打破出租车市场原有的利益格局,引起一场关于出租车领域改革的大争论。各地政府对待这一新事物的态度反应了当下的政府部门公共管理上的思维模式。根据治理理论的要求,除了政府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参与者,还需要社会团体、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如果没有多元的参与者平等协商,那就无法形成一个多元参与的政策网络,治理也就不存在。没有强大的民间团体,没有合适的参与渠道,多元参与、权力的双向多甚至多向度运行就是一句空话。对出租车行业来讲,当前我国就是缺乏可以与政府、与出租车公司进行平等对话的一个组织,所以现在出现了很多问题却无法通过协商的机制来解决。尤其是当前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寻求政府职能的转变方式、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这些都为我们在出租车行业改革进程中提供了很好的方向。青岛作为一个伴随着改革开放快速发展起来的东部沿海城市,在出租车行业内同样存在很多痼疾。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导致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政府治理能力亟待提升。作为一个国际性著名的旅游城市,在该行业的发展中又有些特殊性,本文在介绍该行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剖析当前产生各种乱象的原因,并尝试着在政府如何发挥作用方面给出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