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唐论书诗对唐代论书诗以及宋以后的论书诗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初唐和盛唐是论书诗的发轫、发展期,而中唐是论书诗的成熟期,这时期的论书诗总量在一百四十多首唐代论书诗中就占了62首。中唐论书诗之所以能成为唐代论书诗的高峰,并不是偶然,与当时“国家不幸、诗家幸”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加之当时韩愈古文运动的倡导,打击文采斐然的骈俪以纠正时弊,以骈散文形式出现的书论遂减少许多。至唐代,诗歌形式臻于成熟,诗遂成为谈论品评书法的重要形式。唐代书、言、身、判的科举制度、帝王对书法喜好的风尚所趋,也对书法炽盛、论书诗的大量出现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由于文献资料的阙如,二十一世纪以前,对唐代论书诗鲜有述及,有也是对其中李杜论书诗零星的研究。迄今有两篇专门研究唐代论书诗的文章,是蔡显良的《唐代论书诗研究》和李静月的《唐代书诗的书法史料价值研究》,但对于唐代某一个时期的论书诗研究还寥寥无几。蔡文与李文主要是对唐代书风、书论、书体还有其史料价值方面进行研究。因此,本文着重从其题材、特色方面描写,阐释书法的字外之奇,并对其地位、影响进行梳理、归纳和概括。绪论主要对唐代论书诗进行了整体概述。唐朝之前只有梁、隋有六首论书诗,且题材单一,多写文房四宝。而秦篆、汉碑、魏晋小楷千古闻名,永垂不朽,《诗经》、《楚辞》、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亦涵咏不尽,意味无穷,在诗歌上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为何唐代是第一个论书诗的高峰?绪论中做了详细的论证与思考。第一章对中唐论书诗做了整体性的梳理。盛世不在,繁华落尽的中唐,让诗人们心胸激荡,对王朝腐败的忧愤,对世事沧桑的感慨,遂激起了第二个诗歌创作的高峰。体现在论书诗中,便有杜甫提倡书风“瘦硬”来呼唤传统与古风。诗人们相酬唱和也推动了中唐论书诗的写作,这时期论书诗的创作情况主要体现为对同一书法家的认同,可见唐代书法风气所尚。这时期体现的书法创作内容也很丰富,诗歌技巧相当成熟。第二章主要讨论了中唐论书诗的内容。这时期的论书诗主要有笔墨纸砚题材、碑帖题材、书家题材,有些诗是好几个题材相互穿插,表达综合的主题,可见中唐论书诗创作的繁荣程度。第三章主要分析了中唐论书诗的特色。其比喻手法、想象手法、比较手法的运用,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范例。并通过中唐论书诗分析了书法为什么会成为艺术中表达形式美的极致。结语部分着重论述了中唐论书诗的地位和影响。中唐论书诗不但在唐代论书诗中创作数量最多,而且其书学与文学价值为后世研究书法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宋以后的论书诗均受其沾溉。另外,本文将中唐论书诗诗目附录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