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图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在中学地理教学和学习中,地图也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和手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地理问题,有的是利用问题中给出的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加以解决,而有的则属于“无图考图”——即未给出地图,但是需要根据地图来解决该问题,这时脑中地图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所谓脑中地图,是人们头脑中一幅形象的地图,用来有效地记忆和贮存各种自然和人文地理信息,以便顺利地解决地理问题。教师应尽量帮助学生构建出脑中地图,使学生形成自我构建完善的脑中地图的意识与能力。这样,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会事半功倍。首先,本文收集、整理了大量关于脑中地图的文献,在已有的脑中地图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脑中地图的概念,并概述了脑中地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本文采用自行编制的量表对长春市高一、高二学生进行了测验,有效样本数共计159人,得到的数据运用SPSS for Windows 12.0进行统计处理。统计归纳的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中学生脑中地图的现状水平较差;(2)从个体上看,不同学生之间的脑中地图水平差异较大,但不同性别学生的脑中地图几乎没有差异;(3)中学生脑中地图的影响因素有空间定位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空间格局的觉察力、分析问题能力、运用地图的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最后,通过上述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中学生脑中地图的构建策略:(1)培养空间定位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确定区域的空间位置关系,从而构建脑中地图;(2)培养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使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构建脑中地图;(3)培养空间格局的觉察力,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空间排列状态等的认识,从而构建脑中地图;(4)培养分析问题能力,使学生学会综合、对比、分析地理成因等知识,从而构建脑中地图;(5)教师要有“地图意识与能力”,善于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去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从而构建脑中地图。构建脑中地图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也为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奠定了基础。地理教师在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我的地理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更要注重训练学生从读图、用图、绘图到进行无图思考,帮助学生构建或引导学生自主构建脑中地图,最终达到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