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分析研究高度近视眼黄斑部视网膜内、外层的厚度变化特点,并探讨其与眼轴的关系。
方法:将矫正视力达0.8,大于-6.0D的近视眼21例纳入实验组,15例正常眼做为对照。分别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FD-OCT)对其黄斑部视网膜进行测量,记录黄斑中心凹全层、内层和外层的最小厚度,中心凹的平均厚度,旁中心凹和周围黄斑的上方、下方、鼻侧、颞侧的视网膜平均厚度。利用IOL+Master测量眼轴,分析其与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
结果:
1、高度近视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33.48±7.82岁、34.47±8.85岁,年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眼轴分别为27.31±1.25 mm、23.79±0.48 mm,高度近视组的眼轴长于正常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
2、黄斑中心小凹和中心凹视网膜全层的平均厚度,在高度近视组分别为214.05±16.30μm,250.00±12.93μm,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93.06±17.12μm,226.53±23.11μm,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周围黄斑下方的平均视网膜厚度在高度近视组为260.81±15.64μm,较正常对照组的274.004±14.79±m薄,二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区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3、黄斑中心小凹和中心凹视网膜内层的平均厚度,在高度近视组分别为46.52±9.04μm,76.29±9.67μm,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1.24±4.92±m,64.07±11.36μm,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层周围黄斑上方、颞侧、下方的平均视网膜厚度在高度近视组分别为108.76±6.26μm、100.52±11.57μm、99.48±6.74μm,较正常对照组的113.6±5.58μm、108.2±8.41μm、105.27±6.17μm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区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4、黄斑中心小凹和中心凹视网膜外层的平均厚度,在高度近视组分别为166.76±11.18μm,174.48±7.6μm,高于正常对照组152.07±14.16μm,162.53±13.29μm,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区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5、高度近视眼黄斑中心小凹的全层厚度与眼轴呈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541,P<0.05);内层的视网膜厚度与眼轴呈负相关,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r=0.592,P<0.01)。
结论:高度近视眼的黄斑区的视网膜厚度改变存在着区域性和层次性,其早期的厚度变薄主要发生在周围黄斑内层视网膜的上方、下方和颞侧;而在黄斑中心小凹,各层的视网膜均变厚,并且随着眼轴的延长,内层视网膜逐渐变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