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逐渐精细化,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日益分离,农业生产地域性与消费普遍性、农业生产季节性与农产品消费全年性、农业生产局限性与农产品消费全球性、农产品易腐特性与消费及时性之间的矛盾逐渐显露。丰收季节农产品集中上市,产地农产品堆积如山、腐烂变质,农民丰产不丰收,而主要消费地的城市居民却依然面对高昂的农产品价格叫苦连天。同时,我国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法律体制不完善、农产品从业者素质层差不齐等因素,使得目前存在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中,违约频繁发生,结构稳定性差,合作成员对目前所处的供应链合作环节的稳定性不能有效把握,对面临的供应链解体、合作关系终止提前预知性差,使得各参与成员将较大一部分资源投入到不断选择合作伙伴、应对合作关系破裂等非核心竞争力上。本文针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了相应的研究:(1)分析比较了目前常见的以农产品批发市场、零售连锁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分别从供应链结构、特征、适用情况三个方面探讨这三种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优缺点,从而提出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趋势。其中一个主要趋势就是以物流中心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并分析了以物流中心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的形成机制,构建了以农产品物流中心为核心的供应链总体架构,对供应链各环节的功能进行了设计,探讨了以物流中心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风险因素、利益分配方法和合作成员的选择等问题。(2)研究了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在分析农产品供应链稳定和不稳定定义、特征的基础上,从三个维度来衡量每一个合作环节的稳定度。并通过对农产品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分析,认为整个供应链系统是一个由各级节点和合作边构成的有向图,从而得出供应链整体稳定性的度量方法。本论文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的跨区域大流通,促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区域化发展优势农业,对农产品物流中心的经营运作、农民如何进入市场具有参考价值。改善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可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化进程,使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得到解决;以物流中心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网络形成后,可加快农产品大区域调运的速度和能力,提高应对自然灾害时农产品流通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