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日益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社会需要不同以往的新型人才。STS是由Science、Technology和Society的首字母组成,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而STS教育则是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教育。生物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渗透STS教育可增加学习趣味性、增强学生未来意识与参与意识、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生物核心素养等。为了了解STS教育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说明STS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而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促进STS教育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落实,本文在了解STS教育的相关理论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近三年高考生物STS试题进行了分析与整理,明确了STS在高考生物试题中的占比情况。同时,设计调查问卷并在重庆市进行发放与回收,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最后,以2019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教材为例,梳理其中所蕴含的STS教育内容,并以第5章的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和第3节《人类遗传病》为例设计教学方案以期提供参考。对近三年高考生物试卷的分析发现,每套生物试卷中均有STS试题,且STS试题的平均占比超过40%,有的甚至超过60%,部分省市的占比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从试题情境上看,大多STS试题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主要包括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生物科技进展和个人健康。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整理,可以发现教师对STS教育有一定的了解,而学生的认知情况不佳但对教材中STS相关栏目比较感兴趣,大多数师生对STS教育持肯定态度。同时,STS教育在生物课程中的实施现状并不理想,大多数教师只是偶尔渗透,对教材中的STS相关专栏也只是简单提及、甚至直接忽视,生物实践活动开展的次数也不够。而究其原因,影响STS教育落实的因素有课时量不够、教师对STS教育的认知不足、学校不够重视和硬件设备匮乏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四方面建议:首先,应注重资源的合理分配,加大非主城区学校的建设。其次,学校要加强重视,为STS教育的落实提供支持。同时,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提升STS教育能力。最后,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使其积极配合教育教学。对人教版《遗传与进化》教材中STS相关内容的整理可以发现,教材中有诸多栏目与细节是渗透STS教育的有效材料,包括旁栏、专栏、正文和习题等,教师可结合学校、学生与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筛选使用。其中“科学˙技术˙社会”专栏的数量由原教材的3则增为5则、“科学˙技术˙社会”专栏前也增加了“STS”字样等都足以凸显STS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部门对其的重视。研究表明高考生物注重对STS内容的考察,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渗透STS教育是重要且必要的。但当前多数中学实施STS教育的情况不佳,影响其落实的因素主要有课时量、教师知识储备和学校重视度等。从教材层面看,2019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中呈现STS教育内容的方式较多,蕴涵的内容也很丰富,教师可进行充分利用。综合而言,无论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又或者是响应《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号召,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理应加强对STS教育的重视,切实将STS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学生,提高学生的STS技能与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