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STS试题及教材中的STS教育内容分析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ff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日益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社会需要不同以往的新型人才。STS是由Science、Technology和Society的首字母组成,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而STS教育则是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教育。生物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渗透STS教育可增加学习趣味性、增强学生未来意识与参与意识、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生物核心素养等。为了了解STS教育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说明STS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而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促进STS教育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落实,本文在了解STS教育的相关理论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近三年高考生物STS试题进行了分析与整理,明确了STS在高考生物试题中的占比情况。同时,设计调查问卷并在重庆市进行发放与回收,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最后,以2019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教材为例,梳理其中所蕴含的STS教育内容,并以第5章的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和第3节《人类遗传病》为例设计教学方案以期提供参考。对近三年高考生物试卷的分析发现,每套生物试卷中均有STS试题,且STS试题的平均占比超过40%,有的甚至超过60%,部分省市的占比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从试题情境上看,大多STS试题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主要包括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生物科技进展和个人健康。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整理,可以发现教师对STS教育有一定的了解,而学生的认知情况不佳但对教材中STS相关栏目比较感兴趣,大多数师生对STS教育持肯定态度。同时,STS教育在生物课程中的实施现状并不理想,大多数教师只是偶尔渗透,对教材中的STS相关专栏也只是简单提及、甚至直接忽视,生物实践活动开展的次数也不够。而究其原因,影响STS教育落实的因素有课时量不够、教师对STS教育的认知不足、学校不够重视和硬件设备匮乏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四方面建议:首先,应注重资源的合理分配,加大非主城区学校的建设。其次,学校要加强重视,为STS教育的落实提供支持。同时,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提升STS教育能力。最后,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使其积极配合教育教学。对人教版《遗传与进化》教材中STS相关内容的整理可以发现,教材中有诸多栏目与细节是渗透STS教育的有效材料,包括旁栏、专栏、正文和习题等,教师可结合学校、学生与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筛选使用。其中“科学˙技术˙社会”专栏的数量由原教材的3则增为5则、“科学˙技术˙社会”专栏前也增加了“STS”字样等都足以凸显STS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部门对其的重视。研究表明高考生物注重对STS内容的考察,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渗透STS教育是重要且必要的。但当前多数中学实施STS教育的情况不佳,影响其落实的因素主要有课时量、教师知识储备和学校重视度等。从教材层面看,2019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中呈现STS教育内容的方式较多,蕴涵的内容也很丰富,教师可进行充分利用。综合而言,无论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又或者是响应《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号召,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理应加强对STS教育的重视,切实将STS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学生,提高学生的STS技能与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为了更好的了解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发病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之间的关系,我们对RLS与糖尿病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研究方
随着电力建设和区域互联电网的不断发展,电网的规模越来越大。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必须对日益扩大的电网运行进行实时监测。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同步授时在电力
根据海底管道铺设环境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海底管道简单弯管的力学模型,并用地震最大加速度法求得包含1个动力安全系数的工程设计计算公式。用加速度时程曲线法对弯管的动力学方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学历史教学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这就对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程下,中学历史教师一方面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积极地创
高聚物粘结炸药(PBX)是目前军事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混合炸药品种之一。顾名思义,粘结体系在PBX炸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直接影响着PBX炸药的固化反应进程、爆炸性能、力学性能及贮存性能等。目前工程应用中对PBX炸药的固化终点判定均依靠经验,缺乏理论和计算的科学依据,无法准确的判定体系在固化反应过程中何时能够到达固化终点。本文首先通过对粘结体系的优选,得到最优粘结体系的组分及配比,然后同时采用等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