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在世界古代历史中,处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介地带,东面是中原文明,西面有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文明、埃及文明、地中海文明等,西南是印度文明,这里是世界多元文化交汇和交流的中心。
伴随着古代丝绸之路商道贸易的发展,龟兹成为多种文化的荟萃之地。这里在普遍信奉萨满教的基础上,又陆续出现了佛教、祆教、道教、摩尼教、天主教、伊斯兰教、藏传佛教等多种宗教信仰。考古过程中发现的记有汉文、吐蕃文、西夏文、梵文、怯卢文、古和田文、吐火罗文、粟特文、叙利亚文、突厥文、回鹘文、察合台文、阿拉伯文等文字的多种文书,反映出龟兹是汉藏、印欧、阿尔泰等诸语系语言的汇合地。龟兹文化遗产旅游地无疑是一个“历史文化博物馆”,含蕴了历史性、地域性复杂变化的背景,展示了古代西域复杂的文化面貌。
龟兹文化遗产旅游地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与旅游有密切的关系,旅游本身也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充分挖掘丝绸之路文化资源,既能展现不同民族文化吸引力,也能促进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的共享,更能让这些凝聚着历史上各民族智慧的文化资源得以保护和传承。本文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龟兹文化的历史渊源、文化要素内涵和体系结构等方面深入分析了龟兹文化体系的构成,龟兹文化遗产价值,并对龟兹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特征和资源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龟兹文化遗产旅游地开发的适宜模式,并尝试用系统模拟的方法对龟兹文化遗产旅游地旅游开发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龟兹文化遗产旅游地保护开发的对策建议,为文化旅游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龟兹文化体系研究
以宗教学和旅游资源学相关理论为基础,尝试构建龟兹文化体系,全方位挖掘整理研究龟兹文化体系的历史渊源、文化要素内涵和体系结构关系。梳理龟兹文化的起源、鼎盛、衰落和历史变迁;总结龟兹文化的突出特征及价值研究,包括石窟壁画、龟兹乐舞、佛寺建筑和龟兹文化代表人物、文学作品、文化象征等。
(2)龟兹文化遗产价值研究
有关龟兹文化遗产价值的理论研究还不完善。明确研究对象的内涵和外延,是科学研究的前提,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按照世界文化遗产价值标准,对龟兹文化遗产价值深入分析,运用文化地理学、旅游学的相关理论,探讨了龟兹文化遗产的外延价值。
(3)龟兹文化遗产旅游地开发模式研究
以旅游资源学相关理论为基础,文化地理学理论为指导,对龟兹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进行了特征分析和评价,借助模式集的评价工具,在对现有模式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了龟兹文化遗产旅游地的开发模式。从保护遗产原真性的角度,提出原真性遗址开发模式;针对龟兹文化体系中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石窟壁画内涵反映出的特殊人文精神,提出了龟兹文化遗产实景舞台剧的开发模式;龟兹遗产地大量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的保护没有得到有力的支持,引入整合再现的文化产业园开发模式;针对龟兹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乐器、民俗手工艺流传至今,提出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模式;对于未来龟兹数字遗产的发展,提出了数字化仿真模拟博物馆开发模式。这些对龟兹文化遗产旅游地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4)龟兹文化遗产旅游地开发系统模拟
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以龟兹文化遗产旅游地旅游开发为实例,构建旅游开发的系统动力模型,对旅游开发模式下不同的情景进行模拟,用得到系统的反馈对开发模式进一步优化,提出对策建议。通过实验分析,找出影响系统行为的关键因素,为旅游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以期对丝绸之路沿线文化旅游开发、文化资源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起到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