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洞庭湖是我国的第二大淡水湖,位于号称“有色金属之乡”的湖南省境内,该省有色金属储量丰富,是我国重要的重金属生产基地,上游金属矿产的开采、湖区周边造纸、化工企业的大量排污导致许多重金属被携带入湖,对洞庭湖水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虽然目前针对洞庭湖重金属的研究已有报道,但是大多针对其单一介质进行研究,不能全面、系统的了解洞庭湖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因此,对洞庭湖水环境多相介质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十分重要,既能全面、系统的了解重金属在洞庭湖水环境中的赋存状况,又能揭示其在多相介质中的累积和迁移规律。本研究以洞庭湖为研究对象,选取15个具有代表性的国控省控点位,于2016年丰水期进行采样,分别测定Cr、Cu、Cd、Zn、Ni、As、Hg、Pb在洞庭湖表层水、表层沉积物和鱼体中的含量,用健康风险评价法、地积累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等方法评价其风险等级,运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来源,其研究结果如下:(1)表层水体中各重金属元素的浓度均低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级标准限值,浓度顺序为Zn>As>Cu>Ni>Pb>Cr>Cd>Hg;空间分布体表现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其健康风险水平基本处在10-11~10-5之间,低于美国EPA推荐的标准限值,风险水平较低,化学致癌物(As、Cr、Cd)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个人年均风险远远超过非致癌物(Cu、Zn、Ni、Hg、Pb)的年风险,儿童比成人更易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威胁。表层沉积物中各元素含量的大小顺序为Zn>Cr>Pb>Cu>Ni>As>Cd>Hg,与相应的背景值相比较,Cd超标最严重,是首要污染物;在各入湖河道及其三角洲地区浓度相对较高,南洞庭湖污染最严重;地积累指数表明:Cd为首要污染物,为中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值介于179.93~1066.48,平均值为489.39,属于高生态风险,各子湖区中南洞庭湖污染最严重,具有很高的生态风险。不同鱼体肌肉中重金属的含量均低于我国相关标准的限值,受食性、生活水层等生活习性的影响,基本表现为肉食性鱼类重金属的含量>杂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底栖及中下层的生物>中上层;所研究鱼体中THQ值和TTHQ值均小于1,无明显健康风险。各种类鱼体中重金属的TTHQ值大小顺序为:鲫鱼>鲶鱼>龙虾>鲢鱼>赤眼鳟>鲤鱼>草鱼>鳊鱼。(2)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r、Hg、Zn、As、Ni、Cu均以残渣态含量为主,占60%以上;Pb且主要以可还原态(B2)为主,Cd主要以弱酸可提取态(B1)为主。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结果显示,Cd和Pb的RSP值所有点位均大于1,Cd属于重度污染,Pb属于中度污染,其余元素平均RSP值均小于1,无污染。(3)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洞庭湖表层水体和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污染源解析。表层水体中Cu、Zn、Cd、Ni、Pb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Cr和As主要受有色金属矿采冶支配和支流带入。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来源主要有3类,Cu、Zn、As、Pb主要受工业、采矿业废水排放的支配;Cr和Ni受自然因素和生活污水、农业径流排放的影响;Cd和Hg主要受入湖河流来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