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发展的景观生态途径探讨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zhanagyu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背景研究——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的研究方法体系,主要探讨了城市生态安全空间格局优化和保障实施措施。 本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背景研究 本文针对当今中国高速经济增长和快速的城市化过程的生态环境恶化现象和人们对传统城市规划方法的质疑,提出了城市环境的诸多问题,并指出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缺乏与景观生态学的有效结合、忽视对城市生态基础格局的分析和研究,以及传统城市规划方法的缺位或实效。基于上述背景,文章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并且对前沿理论的研究,以此来界定本文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 第二部分: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 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安全格局理论、斑块-廊道-基质理论、新城市主义理论等相关理论、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对国内外案例实践进行深入剖析,文章从实证研究中寻求应用理论与方法的意义解说,以此作为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基础。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在城市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生态城市发展的景观生态途径之一是进行城市生态安全格局优化。 第三部分:城市景观生态格局的研究基础、策略和具体步骤 论文从景观空间格局的合理性和城市灾害与景观格局的关系这两个方面出发,深入地分析了城市景观生态格局的研究基础,进而提出了城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的原则和构建策略,并提出了城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的构建步骤,即:生态基础格局辨识——景观评价——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制定格局优化导则。 第四部分:实践案例——甬台温铁路台州客站地区概念规划 最后,论文在甬台温铁路台州客站地区概念规划实践案例中,引入了城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优化方法,通过与原黄岩分区规划的比较,具体说明了城该方法的运用优势。从实证研究中寻求应用理论与方法的意义解说。以此作为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基础。
其他文献
<正>国际医院联合委员会评审标准(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for Hospital,简称JCI标准),是一种评价医疗机构质量与管理的国际标准,亦是WHO国际
本文运用动态面板差分GMM模型,从进口贸易流量的角度实证分析了中国与东盟贸易便利化对区域谷物可获得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东盟区域范围内的谷物进口贸易具有较强的时
本文以对氯硝基苯为起始原料,经六步反应合成了催眠镇静药8-氯-1-甲基-6-苯基-4H-[1,2,4]三唑并[4,3-α][1,4]苯并二氮杂艹卓。各步收率均高于参考文献报道收率。总收率由老工艺的20.8%提高到现在的34.6%。所得产品经元
为统一城市地下空间在规划开发过程中的分层标准,文中统计了国内外主要城市的地下分层情况和相关规范要求,并分别就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城市地下分层的影响进行分析。其中自然影响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分布,该因素决定了地下空间开发的难度和成本;社会影响因素主要有城市规模、区位条件和地方政策法规,城市人口规模和经济水平决定了地下空间的需求量。结果表明,区域的开发需求量和开发难度决定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规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建筑电气技术已经很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不利于建筑行业的进步和发展,这就必须要对建筑电气技术的应用进行改变,促进其逐渐向环保、智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