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近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联合药物试验的时代正在快速来临,针对缺血性脑损伤的血管和细胞的两种机制的联合疗法很可能会对卒中的预后产生很大影响。早期溶栓是针对血管的一种治疗方法,至1996年rtPA的应用获美国FDA认可以来,溶栓治疗一度成为研究的热点,随着缺血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开展,血循环重建后的再灌注损伤日益受到重视,动物实验证实,针对细胞的神经保护治疗可以延长成功再灌注的时间窗,而再灌注损伤一旦发生,神经保护治疗更是治疗策略的首选,它在分子水平上作用于缺血损伤级联反应的不同环节,阻断缺血和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坏死的不同机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作为一种多效能的神经营养因子,不仅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而且对缺血性神经元损伤也有保护作用。本文首次探讨GDN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时间窗及其作用机制,以便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神经细胞保护剂及其应用时间窗。 实验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与分组:38只大鼠随机分为二大组:脑梗死体积组(V)及免疫组化组(I)。前者分为生理盐水组(NV组n=5),GDNF组(GV组n=15)按给药时间不同分为再灌注0h组(GV0n=5)、1h组(GV1n=5)、3h组(GV3n=5)。后者分为假手术组(S n=3),生理盐水组(NI n=5),GDNF组按给药时间不同分为再灌注0h组(GI0 n=5)、3h组(GI3 n=5)。 2.实验器材与试剂: SN-2型脑立体定位仪(上海广 Metamorph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日本厂 GDNF(深g!【晶美公司); Caspase-3及TNF-a多克隆抗体(武汉博士得公司人 3.局灶脑缺血模型及给药方法:根据Zea oflga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所有大鼠均采用脑表面给药法。 4.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ITC染色测定缺血24h梗死灶体积出E染色观察梗死区域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缺血12h缺血半暗带Caspase3及TNFa蛋白表达。 实 验 结 果 二.光镜下组织学改变 治疗组HE染色显示额顶叶皮质缺血性改变轻于对照组。 2.对照组与给药组脑梗死体积比较 与计组比较,民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河<001入q;组脑梗死体积轻度减小瞩<o.0幻f。组脑梗死体积减小不显著瞩>0.05)。 3.对照组与给药组层梗死面积比较 在 oh及 lh给药组,第 2J户层的梗死面积小于 Nv组神<0.05入3 h给药组各层梗死面积与队组比较差异不显著K>O.05)。 4各组脑组织CasPase刁、TNF-a免疫组化染色灰度值的比较 假手术组脑内未见CasPase-3、TNF-a蛋白的表达。N;组于缺血侧额顶叶皮质可见较多表达 Caspase-3、TNF-a的阳性细胞人。组同一部位 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P<0.05人人。组 ·二·同一部位 CasPase-3的表达略有减少(P>0.05人人。组人。组同一部位 TNF-a的表达差异不显著h>0.05人 讨 论 脑缺血再灌注中发现,再灌注阶段的损伤占整个损伤的70%以上,缺血半暗带是再灌注损伤的主要部位,同时也是神经保护剂干预的主要部位,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上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额顶叶皮质可作为缺血半暗带的组织学等值区。 现认为,缺血再灌后神经细胞损伤来自二个方面,一是细胞凋亡二是炎症反应。针对这两方面的病理生理机制,曾进行诸多神经保护药物的开发与试验,但至今尚未发现肯定有效的神经保护药物供临床使用。近来,神经营养因子以其多方面对抗缺血性脑损伤并促进损伤后神经元的修复而备受关注。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是1993年发现的一个新的神经营养因子,通过与它的两个受体Ret、GFR-a-l结合而发挥作用,本文首先探讨GDN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时间窗,由于不同的脑组织和脑细胞对缺血的耐受性不同,不同脑梗死患者受损的脑组织及神经细胞的部位、类型、程度不同,脑缺血的治疗时间窗呈现差异性及个体化的特征。本实验通过脑表面给药,使药物通过渗透作用到达靶部位,观察脑梗死体积的变化,结果发现再灌后立即给药能明显减小脑梗死体积,再灌后lh给药仍有效,但再灌后3h给药不能够减小脑梗死体积。因此,我们认为 GDN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时间窗在 3 h之内,给药时间越早越能减轻再灌注损伤。 脑缺血时,GDNF的受体存在部位决定了其作用部位为缺血半暗带,缺血半暗带再灌注损伤细胞死亡的机制之一是细胞凋亡, ·3·Caspase家族是一组调控细胞凋亡的蛋白酶,其中,Caspase-3是细胞凋亡蛋白酶级联反应的必经之路,在凋亡过程中尤其是缺血所致的凋亡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结果发现再灌注即刻给药可减小脑梗死体积,同时缺血半暗带Caspase-3的表达减少,而 3 h给药不能够减小脑梗死体积,同时也不能减少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