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成熟林不同生长势林木生长及固碳能力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ou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亚热带地区主要用材树种之一,是福建地区主要人工林树种,在维持福建生态平衡、区域碳循环和调节碳平衡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本文以福建省将乐县国有林场30年生杉木成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16块杉木标准地,来获取各标准地基础数据,并根据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实地考察的结果,将标准地内林木按生长势不同分为优势木、中庸木和被压木3类。通过林木实测数据拟合不同生长势和全林分的杉木单株胸径生长模型、杉木单株树高生长模型、各器官生物量(干、根、叶、枝)估算模型、全株生物量模型及5a生长量方程。根据所建立模型和相关碳储量率推算出不同长势单株杉木各器官的碳储量和固碳情况,并对比全林分单株杉木各器官的碳储量和固碳情况;再以5年为周期,推算出不同长势杉木总固碳量,对比全林分的杉木全林固碳量。本研究得出主要结论可以归纳如下:1、最优胸径生长模型、树高生长模型的建立和选择根据从For Stat软件中筛选出的4种生长曲线模型(Richards、Logistic、单分子型曲线簇、严格苏马克)进行拟合。4种拟合模型中,Logistic方程曲线拟合效果较差,Richards、单分子型曲线簇、严格苏马克3种曲线拟合效果好,胸径和树高的生长曲线拟合效果均适合杉木的胸径生长特征、树高生长特征。根据模型的相关判定系数R2、散点分布情况及曲线特征,选取不同生长势杉木和全林分杉木的胸径生长最优拟合方程与树高生长最优拟合方程。2、生物量预估模型的建立、优选及单株生物量本文采用比较符合生物学特性的Logistic方程和幂函数方程对生物量进行拟合,根据不同生长势和全林分的生物量平均数据,以D、DH为自变量,分别拟合了各个器官(树干、树根、树叶、树枝)和全株的Logistic方程和幂函数,其模型的相关判定系数R2均在0.881-0.932之间。根据残存平方和SSE、总相对误差RS、平均相对误差E1、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E2、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BIC(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6个检测评价指标进行方程的4选1筛选,筛选出最优模型中,幂函数模型12个(模型自变量均为DH),Logistic函数模型8个(自变量D的5个,自变量DH的3个);自变量主要以DH为主,共有14个。单株杉木各器官生物量占整体生物量的比重由大到小为:树干>树枝>树根>树叶。不同生长势和全林分的单株总生物量由大到小为:优势木>平均木>中庸木>被压木。3、单株杉木的碳储量、连年固碳量、平均固碳量优势木单株总固碳量为219.13 kg C·N-1,第13a年连年固碳量最大,6.86 kg C·N-1·a-1,平均固碳量在第30年最高,5.14 kg C·N-1·a-1;中庸木单株总固碳量为84.41kg C·N-1,第11年连年固碳量最大,3.24 kg C·N-1·a-1,平均固碳量在第20年出现峰值,2.27 kg C·N-1·a-1;被压木单株总固碳量为35.13 kg C·N-1,第9年连年固碳量最大,1.8 kg C·N-1·a-1,平均固碳量在第16年出现峰值,1.22 kg C·N-1·a-1;平均木单株总固碳量为114.31 kg C·N-1,第17年连年固碳量最大,3.97 kg C·N-1·a-1,平均固碳量在第30年出现峰值,2.84 kg C·N-1·a-1。综上所述,单株总碳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优势木>平均木>中庸木>被压木。平均固碳能力大小依次为:优势木>平均木>中庸木>被压木。连年固碳由大到小为:优势木>平均木>中庸木>被压木。4、全林生物量及5a生物量杉木成熟林总生物量为158.83 t·hm-2,杉木成熟林中近5a生物量为44.82kg·5a-1·hm-2,增幅比例为39.31%。5、全林碳储量及5a固碳量杉木成熟林总碳储量为79.83 t·hm-2,杉木成熟林碳储量5a增幅为22.53 kg C·5a-1·hm-2。杉木成熟林中优势木、中庸木、被压木的5a固碳量分别为9.33 kg C·5a-1·hm-2、12.73 kg C·5a-1·hm-2、0.98 kg C·5a-1·hm-2,固碳量能力大小顺序为:中庸木>优势木>被压木。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行的今天,高中物理教师更应该突破传统教学观念和习惯的影响,提升课堂教学生命活力,构建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努力。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素材、设计贴近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目标以及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摘要】情境化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越发凸显其作用。本文以沪教版“地图的语言”一课为例,采用按小组进行“你攻我守”的情境化组织方式,让学生从“追击、反击、建设”三方面对“地图的语言”三个要素的综合强化,达到充分的参与和挥发。  【关键词】情境化 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52-02  情境化认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门交叉学科,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和实践性,GIS产业国内外市场巨大。高校是培养GIS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本文对目前国内高校GIS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新疆农业大学GIS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学中的几个误区是:用媒体课件代替实验;注重教学形式忽视教学内容;过分依赖教材;轻视结果教学;忽视学科间协调。只有走出误区,科学合理整合教育资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 物理教学 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53-01  物理教学,不但承担着给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更重要的,承担
【摘要】中医药院校基础化学实验改革的基础是四大化学实验,把四大化学实验项目进行系统整合,建立基础化学的“渐进式、一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为本科实验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提高打好坚实基础。  【关键词】实验整合 实验教学体系 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56-01  实验教学是大学本科专业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实验
【摘要】对无机化学教材中学生最难于理解的量子化学部分的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增加了部分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于薛定谔方程的由来和导出有更深入的了解,加深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避免学生死记硬背,为解决学生在后续课程学习中基础知识的缺乏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量子化学 薛定谔方程 非相对论近似 伯恩-奥本海墨近似 轨道近似  【基金项目】海南师范大学第六批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HSJG201121
【摘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选用优质、精编习题出发,详细介绍了如何提高高三习题课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法。强调只有选择了合适的题目,才能使“选题-做题-评题-订正错题”各个环节所花费的时间得到充分而高效的利用。  【关键词】习题课 课堂效率 精编习题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57-02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
【摘要】小组讨论就是以小组为组织形式,借助小组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共同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它是一种互助式的学习方式。扎实地开展小组讨论交流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发散思维的培养、合作能力的提升。本文通过对种种务虚讨论现象的深入剖析,揭开假讨论的面纱,为有效组织与开展小组讨论提供思路。  【关键词】小组讨论 真假 辨析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摘要】尝试教学法的核心在于“试”,目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大胆地“试”,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思维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探究知识产生的过程,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质疑、好问的习惯与创新的精神,这符合新课标的改革精神。所以 ,生物教师应从实际出发,从传统中、从新成果和理论中吸精华,弃糟粕,为我所用,来践行新课标的理念。本文谈谈尝试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及体会。  【关键词】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