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提出是一项由来已久、贯通中外的教育议题,也是落实、激励学生参与深度数学思维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除了能够训练学生一般意义上的数学推理等能力外,对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创造力,提升数学交流表达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能力都大有裨益。因此,提高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表达交流能力,是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向终生学习迈进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分为文献梳理、研究计划、教学实践、系统反思4个阶段,从研究问题出发,通过分析教学案例、学生的反馈作业、访谈结果以及教师课后反思,得到以下研究结论。首先,问题提出融入高中数学课堂实践的整体效果良好。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在选择、处理数学知识内容方面有待提高,教学环节的设计较为合理,学生能够从中获得对后续提问的帮助。在课堂实践阶段,学生尽管缺乏提问经验,但这并没有妨碍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喜欢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形式,享受提问、交流改进问题的过程,并愿意继续参与类似的课堂。其次,从创建情境、探究情境、提出问题和分享问题四个环节出发,得出问题提出融入高中数学课堂的相关教学启示。其中,建构情境、探究情境重在教师帮助学生回顾旧知或了解新知,拓展丰富提问素材,经历认识问题组成、辨识不同问题、形成不同问题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分享问题环节重在生生、师生互动,应以学生独立思考为先,表达交流讨论为主。本研究从课堂出发,一定程度上在内容选择、环节设计、课堂互动等方面丰富了相关研究。当然研究适用范围、有效性验证等方面仍显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结合教学实践、研究分析,笔者深深感受到问题提出融入课堂教学趣味性、灵活性、有效性,同时也体会到类似课堂长久维持的不易与艰难。教师需要在观念、技能等方面与教师教育工作者合作,方能助力问题提出课堂教学的长期发展。由此可见,问题提出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具有潜在价值,值得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