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的中国形象构建研究——以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涉华报道为例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olff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自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各媒体对其的报道成为了各方构建中国形象的主要载体,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集中于新冠肺炎涉华新闻报道的话语策略分析、话语权、身份建构等方面。
  本研究采取及物性系统理论分析美国有线媒体CNN在新冠肺炎疫情涉华报道呈现的中国形象,并试图解释其背后的社会因素影响。研究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1日美国有线媒体CNN官方网站与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新闻报道为语料(共89篇,106,943词)建立微型语料库,使用UAM Corpus3.3对语料进行处理。试图探讨如下问题:第一,美国有线媒体CNN新冠肺炎疫情的涉华报道中构建了怎样的中国形象?第二,这样的中国形象是通过怎样的语言手段实现的?第三,社会语境或者因素如何导致了这样的中国形象的形成?
  研究发现:(1)美国有线媒体CNN新冠肺炎疫情的涉华报道主要构建了有危机,陷入病毒困境的弱者形象;有担当,采取疫情防控措施的责任者形象;不诚实,隐瞒疫情最新情况的欺骗者形象;缺民主,强化政府管理制度的控制者形象。(2)基于及物性系统分析,弱者形象主要以关系过程中表严重疫情的属性参与者,物质过程中表病毒传播的动词和心理过程中消极情绪类动词实现;责任者形象主要以物质过程中行动类动词与其搭配表疫情防控措施的目标参与者,言语过程中陈述类动词与其搭配表疫情实况的言语内容参与者实现;欺骗者形象分别通过心理过程中表质疑的认知类动词与其搭配表数据隐瞒的现象参与者,和言语过程中表指责的动词与其搭配的表信息不公开的言语内容参与者实现;控制者形象以通过物质过程中表控制的动词与其搭配表言论扩散的目标参与者,和心理过程中表意愿类动词与其搭配表言论自由和追求真相的现象参与者实现。(3)分析发现,主要有三个社会因素/语境助力了这样的形象构建:一是疫情后出现消极情绪和失控行为的社会性应激反应;二是中美双方对疫情防控工作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认知偏差;三是CNN秉持的新闻价值观。
  本文希望通过对西方媒体的中国形象分析,为英语学习者批判阅读思维的培养以及负面新闻对外传播提供一定的启示。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图书馆汇集了历史悠久的文明发展成果,是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英国图书馆在提高英国民众文化素质、实现国民教育、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18、19世纪是英国图书馆成长的关键时期,英国颁布的《1850公共图书馆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公共图书馆法,这是对公共图书馆社会地位的认可,对英国乃至世界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英国图书馆及其图书馆法的发展是值得
学位
作为一种文化理论和公众信仰,美国例外论始终坚持认为美国是一个非凡的国家,在人类历史上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它不仅在政治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在道义上也要优越于其他国家。美国例外论的两条线索,树立榜样和实行干预,影响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施行,为它们提供了文化和知识的框架。本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时间节点,主要分析美国例外论在此后的美国外交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运行模式和影响路径。  本文除第一章绪论、第
学位
路易丝·厄德里克是当代美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本土裔作家之一,对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201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圆屋》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是厄德里克创作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作品。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了阐释与解读,包括叙事策略分析、成长主题、创伤书写、男性气质、神话原型等。鲜有人从后殖民生态视角对该小说进行研究。后殖民生态批评是生态批评在后殖民方向的多维度延伸,源自后殖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注意到英语中存在着与汉语名量搭配结构相似的“a(n)/numeral+N1+of+N2”表量结构。因此,不少学者从认知的角度对汉英表量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比较研究中,学者将汉语名量搭配的结构与英语表量结构统称为“表量结构”)。但目前,英汉表量结构的认知研究往往将认知与修辞割裂,而汉语量词问题不只是语法问题,更是修辞问题。因此,本文从认知修辞视角出发,基于转喻与隐喻理论比较研究
哈罗德·品特是当代英国杰出的剧作家、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戏剧以荒诞性著称,戏剧场景大多以伦敦城中的一个封闭式的房间为背景,描写的多是都市空间内人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状况,可谓都市戏剧。剧中的空间如出租屋、地下室、居民房、精神病院、办公室、车站等是典型的都市异托邦空间。《房间》、《看管人》、《维多利亚车站》是品特具有典型代表的都市空间的戏剧,这三部剧中的都市空间内充满矛盾和张力,主要
学位
《外国人看中国抗战》丛书收录了10部记述中国抗战的外国报告文学作品,各作品由不同外国作家所著,曾被不同译者多次译入中国,迄今已有80余年译介历史。此套作品自翻译出版后备受中国学界关注,各译本被视作重要的党史资料,然而,抗战时期为何翻译此系列作品?新闻封锁背景下以何种方式翻译和传播此类作品?此系列作品的译介产生过何种影响?诸如此类的翻译问题尚未获得足够关注。  鉴于此,本文通过统计各作品在不同时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