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渗透研究——以新疆喀什为例

来源 :喀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全面飞速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肩负起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对处在教育关键期的初中而言,通过教育渗透手段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使初中生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让生态文明理念尽早深入到青少年学生的头脑中,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新生力量;同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纵深发展和初中生物教育教学改革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法分别从生态文明的理念认识、生态文明教育的载体、生态文明教育渗透的范畴、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建构等五个方面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分别适用于教师和学生的问卷,对喀什地区的9所中学的初中学生和生物学科任课教师进行调查,及时的发现当下生物教学渗透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师生生态文明理念程度较低,生态文明教育形式和范畴比较单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融合不够,生态文明教育制度有待于发展和完善等问题,从问卷得出的数据和系统分析发现的问题出发,最后提出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渗透的对策建议,即提升“四大理念”、丰富教育教学载体、拓宽教育教学范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制度建构等“五大维度”来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同时,还系统总结了本研究得出的初步结论,对本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对今后的研究设想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少数民族婴幼儿家庭教育是在少数民族家庭中以父母为主的家庭成员对0-6岁的婴幼儿进行的保育和教育活动,目的是保证婴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实现其民族化和社会化。由于0-6岁的婴
学位
目前关于顿悟的认知机制存在三种主要的理论解释:以Simon和Kaplan为代表的表征转变(representation change)理论;以Ormerod和Chronicle为代表的进程监控(progress monitoring)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平台的盛行是必然的趋势。本网络教学平台大体上包括学生认知水平的测定模块、个性化推荐模块和在线测试模块。我做的主要工作是
学位
综合实践课是课改中新开发的课程领域,国家未制定具体的课程标准,未编制固定的课程文本材料,实施过程较灵活,这为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利用课程资源提供了大空间。西南民族地区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研究进一步深入的需要,虚拟实验技术日渐成熟和完善。虚拟实验作为继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之后的第三种科学研究方法,对社会发展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