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化学复合镀Ni-P/α-Al2O3工艺研究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sl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铝合金具有比重小、比强度高、导电、导热和加工性好等优点,已广泛应用在电器、机械、交通、装饰、日用品等各个行业。但是,铝合金存在表面硬度低、耐磨性差、易产生晶界腐蚀等缺点。对铝合金表面进行强化处理,可以显著改善其应用性能。本论文系统研究了铝合金表面的前处理工艺和化学镀镍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铝合金表面化学镀Ni-P/α-Al2O3复合镀层工艺和镀层的主要性能特征。   丙酮溶剂超声波除油速度较快,20min基本可以除尽大量油污,但是基体表面仍然存在少量油迹,采用热碱液二次除油,30min后可以彻底除净铝合金基体表面的各种油污;铝合金表面被覆氧化膜,如果不预先除去将严重影响镀层的结合强度,论文考察了碱浸蚀温度和时间对浸蚀效果的影响,铝合金基体在75℃温度下经过30s浸蚀,可以除去其表面大量氧化铝膜,但是难以除去其它合金元素氧化物,采用氟化氢铵和硝酸混合物再次浸蚀,可以获得结合性能良好的银白色活性表面;浸中间层是提高铝合金表面镀层性能的重要环节,论文考察了浸锌工艺对锌合金膜的表面形貌和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一次浸锌、1:1硝酸褪镀、二次浸锌处理,获得的锌合金膜质量较好;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铝合金酸性化学镀镍的基础配方,优化结果为:NiSO4·6H2O25g/L、NaH2PO2·H2O25g/L、CHCOONa·3H2O20g/L、C3H6O3(乳酸)20g/L;探讨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pH、温度对镀层性能的影响,当SDS浓度为0.5g/L时,镀层表面几乎无针孔、结晶细致均匀,pH值高于4.78时,镀层光亮且硬度达500HV以上,温度在70℃左右时,镀层光亮无毛刺且结合力较好;探讨了机械搅拌速率、α-Al2O3浓度对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搅拌速率为300 r/min、α-Al2O3浓度为1.25g/L时,复合镀层光亮致密,显微硬度达到621HV,结合力良好;探讨了热处理温度对镀层性能的影响,在氩气气氛中于350℃下保温1h,Ni-P镀层的显微硬度可以提高至735HV,Ni—P/α-Al2O3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可以提高至1053HV;XRD测试结果表明,Ni—P合金镀层为非晶态,经过热处理后镀层转化为晶态;EDS测试结果表明,α-Al2O3、Ni、P质量百分比分别为0.50%、11.09%、88.41%。  
其他文献
针对某公司的丙烷脱氢制丙烯装置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及优化,解决了该公司在实际生产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对达到该公司生产装置的高负荷、长周期、稳定运行以及节能降耗具有重要的
新时代下人们对农作物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籽粒粗蛋白质与直链淀粉含量影响着水稻的营养和食味品质,是水稻品质的两个重要指标。遥感技术因其快速、无损和动态等特点,在农作物品质监测或检测应用中表现出了强大的活力。国外在水稻品质遥感监测方面起步较早,我国近年来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高分数据)研究水稻品质指标中的粗蛋白质与直链淀粉含量的遥感监测方法,为水稻品质的快速、大面积监测提供
学位
本文采用了原位乳液共聚法,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羟甲基丙酸(DMPA)、聚四氢呋喃(PTMG)、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等为主要原料,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为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