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CD200基因转染的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PMSCs)对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免疫排斥调节的作用,为进一步阐明CD200基因的免疫调节机制提供新线索。为了在动物模型中进行这一研究,在本课题中我们将用表达小鼠CD200基因的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代替人CD200阳性间充质干细胞亚群,并将研究结果作为后续的直接用人CD200阳性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亚群作人体条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构建表达小鼠CD200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用此载体转染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建立表达小鼠CD200基因的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待表达小鼠CD200基因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长至60~70%密度的时候,用Triple消化成单细胞悬液。选择40只C57BL/6小鼠作为受体,以Vr:CD1(ICR)乳鼠皮肤作为供体,建立小鼠异基因皮肤移植排斥模型。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①A组(空白对照组1):C57BL/6小鼠自体皮肤移植;②B组(对照组2):同种异基因移植+PBS尾静脉注射;③C组(对照组3):同种异基因移植+HPMSCs尾静脉注射;④D组(实验组):同种异基因移植+表达小鼠CD200的HPMSCs尾静脉注射。检测项目包括:移植皮片存活时间,HE染色观察移植皮片病理改变,术后7d受体小鼠血液白细胞数量,腹腔液巨噬细胞活化率,ELISA、RT-PCR方法检测受体小鼠血液、脾脏中IL-4、IL-17及IFN-γ表达量的变化。结果(1)经PCR、酶切、测序及GFP表达证实携带CD200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rAd-4-mCD200构建成功。(2) GFP、Real-Time PCR检测rAd-4-mCD200转染的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成功表达mCD200基因。(3)皮肤移植术后7d,移植皮片存活情况观察C组较B组移植皮片存活时间延长(p<0.001);D组较B组和C组移植皮片存活时间延长(p<0.001,p<0.001)。HE染色结果显示,D组较B组小鼠皮肤炎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移植后7d受体小鼠血液中白细胞计数D组较A组和B组白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p<0.05)。C组和D活化型巨噬细胞的数量明显多于A组和B组(p<0.05,p<0.05,p<0.05,p<0.05)。ELISA检测结果表明:C组和D组较A组IL-4含量明显减少(p<0.05,p<0.05);C组和B组比较,IL-17和IFN-γ含量明显降低(p<0.01,p<0.01);D组较B组,IL-17和IFN-γ含量明显降低(p<0.001,p<0.001);D组和A组比较,IL-17含量明显降低(p<0.01)。RT-PCR测定结果表明,C组IL-4、IL-17和IFN-γ的分泌量明显低于B组(p<0.05,p<0.01,p<0.01);D组较B组,IL-4、IL-17和IFN-γ的分泌量明显降低(p<0.01,p<0.01,p<0.01); C组和D组的IFN-γ的分泌量也明显低于A组(p<0.01,p<0.05)。结论成功制备表达小鼠CD200基因的重组腺病毒rAd-4-mCD200。此病毒能在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中高效的表达。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后尾静脉输注HPMSCs和表达CD200基因的HPMSCs,均可以保护异体移植皮片。但表达CD200基因的HPMSCs较HPMSCs,移植皮片存活时间延长,说明CD200在其中发挥了免疫抑制作用。HPMSCs及表达CD200基因的HPMSCs可抑制免疫排斥反应,其机制可能与T细胞分泌的IL-4、IL-17及IFN-γ等相关细胞因子有关。